Andrew Lloyd Webber
-
紐約
音樂劇大師開放作品新詮 讓經典與時俱進
舊戲新演在西方劇場界很普遍,尤其是古典戲碼像莎士比亞、席勒、莫里哀、易卜生、尤金.歐尼爾等劇作家的作品,原因之一是經過時間考驗而仍能留存至今的作品,必然有其恆久價值。另一個原因是,已經作古的劇作家,沒法反對任何詮釋手法,導演乃至演員有很大的空間去重新解釋、甚至是挑戰劇作家的藝術觀。(這當然有例外,像貝克特版權持有者就有很嚴格的限制,因此他的作品比較少重演) 要重新詮釋在世劇作家的作品,顧忌就多得多,尤其是現代很多劇作家,不只寫下對話,甚至對舞台動作場景都有註記(田納西.威廉斯是此中代表),任何偏離原著的表演,首先要通過劇作家這一關。如果劇作家已進入大師等級,那就更是讓人敬而生畏。 當然不是所有創作者都如此堅持己見,美國音樂劇大師桑坦(Stephen Sondheim)就是眾所周知很願意聽取年輕劇場人意見的人,英國音樂劇泰斗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最近也開始容許新的詮釋。這兩位同一天生日卻代表全然不同的音樂劇風格的大師,很可能因為這個開放的態度,而要在21世紀的音樂劇場界繼續發揮影響力。
-
PAR你不知道?!
《搖滾教室》9月開課! 上課前必讀10大「注意事項」
從電影改編成音樂劇的《搖滾教室》,這次是在首演10年後,第一次巡迴來台。在教室開始上課之前,有些特別需要注意的教室注意事項,需要事前和同學們分享: 1. 經典電影億萬票房的精采劇本 作為一個2000年代的喜劇小品,《搖滾教室》後來達成的成功可能非電影團隊可以預期,不只是收獲了全球1.31億美元的票房,霸榜音樂劇類第一名超過10年,更成為許多影迷的經典。傑克.布萊克在片中飾演的杜威老師也成為其影劇生涯代表角色,除了因為他與一票小演員在片中的精采表演,更要歸功於精良的劇本:聰明的高概念、精準的三幕劇節奏、「師生情抵抗權威」的搖滾精神,都自然地穿透過螢幕,娛樂、感動了許多觀眾。 2. 超適合推坑搖滾樂的入門故事 搖滾樂電影和劇場作品其實頗為常見,但《搖滾教室》如其名,是一部闔家歡樂、十分適合各種年齡層第一次接觸搖滾樂的一部作品,由故事主角杜威老師帶來特殊教學風格、潛移默化整個貴族學校班級的過程中,觀眾也能輕鬆地跟著故事認識搖滾樂。實際上,不論是電影或音樂劇,都在音樂中結合了許多風格的音樂元素,絕對會讓觀眾不自覺地跟著音樂搖頭晃腦起來~ 3. 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最「年輕」的作品 雖然不是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最新作品,但從題材、年代和曲風來鑑賞,是這位世紀作曲家題材最接近現代的一個作品。2013年,韋伯在訪問中透露自己買下了電影版權,並正在著力改編,2014年官方正式啟動製作,且考量到美國演員的自由度和美國娛樂市場對此主題的接受度,官方宣布將會是少數直接進軍百老匯,而非先在英國市場推出的作品。後來音樂劇《搖滾教室》於2015年在冬季花園劇院開幕,一連上演4年後才展開全球巡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