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藝術英才教育院
-
焦點專題 Focus 解密一:文化政策篇
國家戰略打造,古典樂界韓流席捲國際關鍵基礎
當我們談論韓國文化輸出的成功,多數人會立刻想到 K-Pop、韓劇或韓國電影。然而,過去20年來,韓國在古典音樂這個看似傳統的領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國際成就。指揮兼鋼琴家鄭明勳(Myung-Whun Chung)曾擔任法國廣播愛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及日本東京愛樂管絃樂團音樂顧問,為韓國古典音樂家在國際樂壇打開格局。鋼琴家趙成珍(Seong-Jin Cho)與任奫燦(Yunchan Lim)分別於 2015 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與 2022 年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奪冠,成為亞洲古典音樂界的重要代表;小提琴家金本索里(Bomsori Kim)、梁仁模(Inmo Yang)也在柴科夫斯基、西貝流士等國際賽事中屢獲佳績,展現韓國音樂人才的深厚實力。 相較之下,台灣雖然也孕育出胡乃元、陳毓襄、嚴俊傑、曾宇謙等優秀古典音樂演奏家,但整體的國際能見度與產業影響力仍與韓國存在明顯差距,不僅在獎項量上明顯呈現,也反映在唱片錄製、國際經紀與巡演機會等產業資源的掌握與運作上。 綜觀韓國經驗中值得台灣借鏡之處,可從最根本的國家政策面向說起。
-
焦點專題 Focus 解密二:教育篇
韓國如何養成全球音樂人才?揭開英才教育體系下的榮光與陰影
在韓國的一般學制中,自小學至高中,音樂皆為必修的藝能科目。針對具備特殊音樂才能的學生,則另設有專業升學途徑,並依專業方向大致劃分為國樂、西樂與實用音樂領域。學生可透過術科考試進入各級藝術專門學校接受系統訓練,包括藝術初中(如國立國樂中學、藝苑中學、仙和藝術中學、桂園藝術中學)、藝術高中(如國立國樂高中、首爾藝術高中、首爾公演藝術高中、釜山藝術高中),以及藝術大學(如韓國藝術綜合學校、首爾藝術大學、秋溪藝術大學、東亞放送藝術大學),或設有音樂相關學院的一般綜合大學(如首爾大學、延世大學、梨花女子大學、中央大學)等,繼續高等教育。 對於立志在國內完成高等音樂學業的學生而言,考取頂尖藝術大學或音樂學院可說是最終目標。韓國補習文化盛行,根據近年《教育統計年報》數據,全國專為藝術類升學設立的合法補習機構(涵蓋幼兒、學齡兒童、青少年與成人的音樂及美術領域)多達兩萬餘家。加上一對一家教、大師班與各類短期訓練營等輔導活動,反映出私人音樂教育已發展為一條龐大的產業鏈。 此外,作為國立藝術資優生教育機構,「韓國藝術英才教育院」自設立以來便以培養學生進軍世界舞台為目標,參考茱莉亞音樂學院預備學校(The Juilliard School Pre-College)的課程架構,並結合韓國本土教育體制與學生特性,打造出符合國情的訓練模式。該院專門遴選小學三年級至高中三年級之間、具有高度潛力的學生,在平日學校放學後、週末及寒暑假提供包括基礎理論、一對一主修指導、外語先修等全額免費專業訓練資源。這裡不僅是康珠美(Clara-Jumi Kang)、韓在民(Jaemin Han)等多位國際知名青年音樂家的養成搖籃,也被視為韓國音樂教育體系中最具戰略性與前瞻性的制度之一。 同時,隸屬於文化體育觀光部管轄的「藝術殿堂」(Seoul Arts Center)也設有「音樂英才學院」,除理論與術科專業課程外,更充分活用其展演空間,強化學生的舞台實戰經驗,致力於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演奏家。前面提到的鋼琴家趙成珍、任奫燦和小提琴家梁仁模皆出身於該學院。 首爾市、釜山市與仁川廣域市等地方政府的教育廳也陸續開辦音樂英才課程,共同參與藝術人才的培育。以首爾市政府為例,今年便與建國大學、淑明女子大學合作,選拔 162 名來自中低收入家庭、具有音樂潛質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