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家2加毛毛蟲》故事以三代人的生命經歷串起對時間的想像。
    戲劇(曲)

    《1家2加毛毛蟲》結合偶戲、光影與空間 沉浸式劇場呈現「時間」魔法

  • 第36屆傳藝金曲獎音樂類特別獎得主陳茂萱(左)與第36屆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得主林吳素霞(右)。
    其他

    第36屆傳藝金曲獎公布入圍名單 陳茂萱、林吳素霞獲特別獎

  • 2025臺北藝穗節將於8月23日至9月7日盛大展開,臺北市政府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7月2日舉辦宣告記者會,諸多表演團體代表出席。
    其他

    2025臺北藝穗節規模創新高 「粉色綿羊」入侵城市

  • 關於戲劇的五四三

    戲長怎麼算?

潮州戲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留守女士

相關文章 4 篇
  • 大陸劇場

    介紹樂美勤的《留守女士》

    過去幾十年中的大陸的劇作,多半都是屬於狹義的「爲政治服務」的作品。一直到八〇年代以後,大陸的劇作家才給人面目一新的感覺。其中,樂美勤的《留守女士》算是一部擺脫開狹義地爲政治服務的作品。

    文字|馬森
    第41期 / 1996年03月號
  • 大陸劇場

    戲劇:俗化的必然與無奈 九〇年代大陸表演藝術的走勢(一)

    換一種嘴臉,變一種腔調,侃點俗人俗事,讓自己俗個澈底。大陸現階段的市民文化,在興起之初便充溢著淺俗流痞的浪蕩味兒。

    文字|林克歡
    第20期 / 1994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矯情的荒謬與荒謬的現實

    出國熱留守女士、留守男士合同情人,情人的關係維持到對方與配偶重聚爲止。這樣的社會風氣眞是發展戲劇的最佳土壤。

    文字|馬森
    第17期 / 1994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戲劇──造夢的藝術

    我覺得今日中國觀衆之所以對戲劇冷淡,倒並不一定是因爲今昔夢境的差異,而是在物質生活遠較昔日繁華、物質慾望遠較昔日强烈的今日,人們需要的是更爲多彩多樣的夢。

    文字|馬森
    第1期 / 1992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