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
入門
導演─當代劇場的核心創作人物
導演爲劇作注入新的觀點,並建構整齣戲的舞台語言。劇場與空間、劇場與觀衆、觀衆與演員、劇場本身也衍生了許多或獨特、或簡樸的關係。處理這些關係,也成了導演在劇場宣示觀點的出發點。〈導演劇場入門〉系列,將介紹八位世界級導演大師。除了逐期評介導演的劇場風格與劇場語言之外,每期並將搭配大師自述的文章、或專訪。 果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y) 尤金尼奧.罷芭(Eugenio Barba) 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 亞里安.莫努虛金(Ariane Mnouchkine) 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 伊莉莎白.莉坎柏(Elizabeth LeCompte) 鈴木忠志(Tadashi Suzuki) 安.鮑加(Ann Bogart)
-
導演劇場
導論:導演的劇場.劇場的導演
簡單的說,導演的工作就是「將劇本上的文字『翻譯』成劇場演出」;同時,他得在和其他藝術家合作過程中,創造出統一的語言及觀點。本文先概要介紹了六位早期的劇場導演,並兼論導演和劇場的關係。
-
劇場對談
台灣有沒有「導演劇場」?
台灣的導演幾乎都是編導合一,什麼都不得不管。台灣的劇場界就和台灣的電影界的情況是一樣的:因爲整個製作環境太惡劣了,導演有責任要把整個水準拉高──這變成是導演的重責大任。 閻鴻亞(密獵者皇冠劇場導演) 我個人對劇場導演的自主權,一直都非常強調。觀衆能不能夠接受,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是不是夠大衆化」的問題;我覺得當導演的人無法管到這麼許多。因爲這是非常個人化的東西,但是我相信時間久了,自然會有一些固定的觀衆群了解你在做些什麼。 田啓元(臨界點劇象錄編導)
-
專欄 Columns
導演「主政」的得失
世人對戲劇的注意力逐漸集中在表演藝術一端,而忽略了戲劇所蘊有的豐厚人文內涵。國內的劇場也受到這種風氣的習染,由導演領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