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彼德堡小劇場演出《兵工營》,導演讓阿兵哥一起在台上呈現軍中的點點滴滴。有「獨奏」、有「合唱」,熱鬧非凡,卻又意味深長。(Oto Vacelyeva 攝)
導演劇場 入門:導演劇場㈠

導論:導演的劇場.劇場的導演

簡單的說,導演的工作就是「將劇本上的文字『翻譯』成劇場演出」;同時,他得在和其他藝術家合作過程中,創造出統一的語言及觀點。本文先概要介紹了六位早期的劇場導演,並兼論導演和劇場的關係。

簡單的說,導演的工作就是「將劇本上的文字『翻譯』成劇場演出」;同時,他得在和其他藝術家合作過程中,創造出統一的語言及觀點。本文先概要介紹了六位早期的劇場導演,並兼論導演和劇場的關係。

假使我們問到今日劇場中最重要的藝術家是誰,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導演。但是,相對於西方劇場自古希臘時代延續至今,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來看;導演(direc-tor)這個 「人物」則是晚自十九世紀中期才逐漸浮現。

從劇作家、演員、到導演

在導演這個頭銜出現之前,負責劇場內的排練、演員動作的設定、劇團經濟上的問題,決定選角、服裝、和佈景上的問題的人,最早期是劇作家本人。例如,希臘悲劇《依底帕斯王》作者阿斯奇勒斯除了寫劇本,他還擔任主要演員並負責敎歌隊演唱、走台位。

十五世紀過後則是劇團中的主角或演員經理,負責推出劇作: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法國的莫里哀─他自己旣演、又敎戲、同時也寫劇本。

沒有導演的西方劇場,仍舊在十八世紀之前有過輝煌的成績。那麼,爲什麼導演會出現呢?最直接的原因是:由於劇場藝術家之間的合作過程日益複雜、劇本的演繹愈趨風格化,使得劇場當然需要一個統其事的「領航員」。

另外還有一個非劇場因素是:昔日劇場多由宮廷奉養、敎會支持,大多數邁入近代的劇場則要開始自負盈虧。除了因爲經濟因素,使得劇場開始得戮力於吸引觀衆之外;與觀衆好惡相關的當世社會風氣與文化時事,也都成了劇場得去面對的挑戰,導演得負責「引導」整個製作的方向。

「將劇本上的文字『翻譯』成劇場演出」

那麼,導演的工作要怎麼定義呢?

簡單的說,導演的工作就是「將劇本上的文字『翻譯』成劇場演出」;同時,他得在和劇作家、設計師、和演員等劇場藝術家合作的過程中,爲這齣戲創造出統一的語言及觀點。

但是,當今劇場導演所要面對的工作,早就不只是處裡「戲」本身而已了。劇場與空間、劇場與觀衆、觀衆與演員、劇場本身…也都衍生出了許多或獨特、或簡樸的關係。處裡這些關係,也成了導演在劇場宣示觀點的出發點。

劇本可以是導演「翻譯」的基礎,但「導演劇場」的導演則是將劇本當作是創造力的跳板。此時,導演對作品的貢獻、詮釋,已經凌駕於劇作家之上,他對劇本的處理,已經使得劇作呈現出全新的面貌─導演成了這個作品的「作者」。

舉例來說,當我們看到羅伯.威爾森自導自演單人《哈姆雷特》、或莫努虛金的陽光劇團演出印度風的《奧瑞斯提亞》之時;這些獨一無二的製作,已經無法單單用「改編」或「重寫」,來說明它由紙上文字邁向劇場空間的過程了。

事實上,除了執導現有劇作的導演可以「重新創造」(re-create)「經典」之外;有些導演所執導的更是是無法用文字記錄下文本的製作(如波蘭導演岡鐸、或威爾遜的部分作品),他們的導演工作更使得這齣戲,可以和他們的名字劃上等號。

梅尼根公爵:爲統一的藝術原則服務

不過,導演與劇場的關係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複雜」的。最早開始注意到導演重要性的人,是德國的薩克斯.梅尼根公爵(Duke Georg II of Saxe-Meiningen 1826-1914),他在一八六六年創立了自己的劇團。

梅尼根公爵認爲每齣戲的各個劇場元素,都應爲統一的藝術原則服務;並且應注意整個製作的視覺效果。

公爵尤其重視戲裡所牽涉到的時代背景、及人物造型等細節。特別値得一提的是:他只負責設計而沒有參加實際演出,他可以客觀的控制整齣戲是否依循著統一的風格。

安東:自然主義風格與「第四面牆」

至於一般公認的第一位現代劇場導演,則是一八八七年在巴黎創辦自由劇場的安得列.安東(Andre Antoine1858-1943)。

安東在這座劇場當中開創了劇場自然主義風格,同時又提出「第四面牆」的觀念:演員應該全力刻劃劇中的角色,劇中的環境、佈景與道具都要眞實──要讓觀衆感覺像是在看不見的第四面牆外,往劇場內看著眞實事件與活動的逐步開展。

爲了徹底的執行這項任務,安東歸納出劇場的三項基本原則:寫實化的環境、注意全體的演技、尊重導演的權威。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嚴密硏究、注意細節

一八九八年參與創立莫斯科藝術劇院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i 1863-1938)將導演藝術帶到一個高峰。他認爲導演最重要的工作,是去協助演員找到適當的感情去創造劇場的藝術。

史氏認爲導演在排練之前,得對劇本進行嚴密的硏究、要注意演員表演的細節、要創造出戲中眞實的環境出來。

史氏花掉超過三十年以上的時間創造出一套「系統」,來訓練演員從經驗、回憶、想像中,去找到飾演劇中角色所需要的演技。他所留下的許多着作:如《我的藝術生活》、《演員準備》、《如何創造一個角色》……爲今天的劇場工作者留下了重要的遺產。

梅耶荷德:戲劇化、節奏、空間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弟子梅耶荷德(Vsevolod Meyerhold 1874-1940)認爲:世人誤以爲史氏的導演藝術,只爲了在台上創造眞實的幻象;其實史氏最在乎的是劇作呈現出的戲劇化質地。

爲了追求戲劇化,梅耶荷德要求演員學習小丑、馬戲技巧、默劇、和義大利喜劇。爲了讓演員精準的呈現劇中人物,他發展出「生物機械」(biome-chanics)的訓練方式;試圖藉由其中可供挑選的合適肢體動作,去展現劇中角色的情感。

和他老師不同的是:梅耶荷德要求劇場環境、佈景首重功能性而不一定要追求寫實。他的劇場可以佈滿線條、顏色、繩索、幾何圖案的佈景,而演員的表演充滿節奏、並且得「融入」劇場的空間中。

科坡:完整的藝術、完整的演員

第一個自設戲劇學校,有計畫的傳授劇場理論及實務的導演是法國的科坡(Jacques Copeau 1879-1949)。

他認爲劇場最該強調的是演員的肢體訓練,以及身體的表現能力。在科坡的觀念中,導演應該賦予劇作新生命、注意演員彼此技藝的融合度。同時,他又極力避免劇團演員中的「明星制」。

爲了讓劇場藝術成爲一門完整的藝術,科坡堅持演員得硏修藝術、哲學、和文學。爲了讓演員成就爲一個完整的人,而不只是具備表演能力而已;他同時堅持導演得在藝術及道德上都處於領導的地位。

布萊希特:史詩劇場、疏離效果

二次大戰結束後,對後世劇場發展最具影響力的導演是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他心目中理想的劇場除了是藝術以外,同時還得提供娛樂、敎育。

本身就是傑出劇作家的布萊希特,希望在劇場內呈現個人如何因爲社會及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變化。他希望觀衆來劇場中思考,並因此發展出「史詩劇場」、「疏離效果」(alienation effect,或譯「間離效果」)的技巧─故事本身是許多片段的結合,演員隨時可能以旁觀人的角度打斷故事的進行。

布萊希特的重視劇團民主(每個人都有同等權力表達意見,即便對導演手法有意見,導演亦需尊重並做調整),也爲劇場導演的領導風格帶來影響。

創造新的劇場語言與風格

英國劇場理論家哥登.克雷格(Gor-don Craig 1869-1947),可能是西方最早提出「導演」將會是現代劇場最重要的「操縱人」的觀念的人(1905)。他認爲,導演所要注意的是劇場中的三件要素,並應以此爲基礎去創造出偉大的作品:

一、行動(action)─姿勢、動作、和劇中的舞蹈。

二、景觀(scene)─燈光、服裝、和佈景。

三、聲音(voice)─演員說台詞、或唱歌的聲音。

九十多年來,導演的工作早就不只是控制好這三件要素就能做好;劇場元素在質與量上面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社會變遷也使得越來越多値得探討的議題出現在舞台上。

當劇作家(有時,就是導演本人)在紙上建構戲劇世界之後;導演就是那個負責協調所有製作元素(包含劇本、音樂、空間、和視覺等元素),並且從中建構起個人觀點的藝術家。

前面介紹過的六位劇場導演,除了本身也是劇作家的布萊希特不算以外,其中要算梅耶荷德的導演觀念最不在乎「忠於原著」。他認爲導演必須爲劇作注入新的觀點,並重新建構整齣戲的舞台語言──劇作得經由導演的執導,導演需要演員去執行他的意志,這才能成就一齣成功的作品。

未來我們所要介紹的八位導演,每個人也都和梅耶荷德一樣,戮力於創造個人獨特的導演風格與劇場語言。同時,他們又更進一步的開發新的議題與新的劇場風貌。

(本刊編輯李立亨)

延伸閱讀

入門讀物─《導演劇場》

針對導演劇場的崛起有言簡意賅的說明,書中以七個章節分別介紹了果托夫斯基、莫努虛金、彼得.胥坦、彼得.布魯克等重要劇場導演的導戲風格及其變遷。(David Bradby and David Williams, Directors' Theatre, 1987,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入門讀物─《導演與舞台》

從最早的「導演」梅尼根公爵,一直介紹到果托夫斯基等共十三位導演(特別著重於戲劇史的脈絡)。

(Edward Braun, The Director and the Stage-From Naturalism to Grotowski, 1982, London: Methuen Drama.)

文獻資料─《導演論導演》

五十位以上的重要導演談論導演工作的心得及他們的工作方式。大陸出版有節譯本《西方名導演論導演與表演》(杜定宇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出版)(Eliza Kazan, Directors on Directing, 1978, New York: Roultedge)

進階硏究─《劇場的語言》

法國劇場理論家有關劇場符號學的大作。除了論及劇場美學、身體語言及姿勢、前衛劇場的文本及表演之外,書中對於導演最重要的工作:場面調度(mise en scene),有著相當精闢的看法。(Patrice Pavis, Languages of Stage, 1982, New York:Performing Arts Journal)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