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星
-
戲曲
在「流派」與「非流派」之間
台灣京劇舞台隨名師離世、演員淡出舞台,漸漸不再以傳承流派藝術為中心,而是以發展演員個人特色,並詮釋人物情感為要務。至於流派藝術,則成為演員在形成個人特色的修養途徑,不僅拓寬戲路,詮釋人物時也有更多發揮空間。這種不拘於單一流派的演出方式,是回到戲劇本質,同時也是當代台灣京劇的發展取向,藉以標誌台灣與中國傳承京劇的不同之處。 但流派藝術對演員而言,本非拘束,而是在流派宗師的演出特色經過程式化後,後世學習者學其方法,再按照個人條件進行發揮的演出,並非外在模擬。流派藝術的專門特色,實則也是區分出演員與演員之間的不同,突現演員個人特色。 在「流派」與「非流派」間的詮釋方式,國光劇團向來在劇目安排上極費心思,在本次「永恆時尚.春分」演出的兩週六場的演出中,第一週第三天的《二進宮》與《貴妃醉酒》都是骨子老戲,不同流派都有各自的詮釋,而國光劇團的演出安排,就是透過兩齣劇目,分別由程(硯秋)派藝術與演員個人特色的兩種不同詮釋方式進行呈現。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人生悲喜歡快,一切「戲」出巧合?!
國光劇團今年的封箱公演以「冒名.錯認」為題,排出《擋馬》、《花田錯》、《詩文會》、《荷珠配》、《一捧雪》與《鳳還巢》六齣劇碼。王安祈說,冒名有意、錯認無心,或許事出無奈或許靈機一動,可能悲劇收場也可能皆大歡喜,「機遇與巧合,總在命運的轉折處,其所造成的錯位,呼應的是現實中難以捉摸的人生樣貌。」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不扮鬼作瘋,你哪知京劇的厲害?!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表示,「鬼.瘋」系列精選數齣「鬼戲」與「瘋戲」的代表性劇目,不論是「疑心生暗鬼」或「真實」的人鬼交流,不管是「真瘋」或「裝瘋」,一方面強調劇情與演員內在真實情感的出發,一方面更藉由劇中角色在「不正常的精神狀態」下,演員如何以唱念做打對應詮釋,來突顯京劇的表演藝術之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後宮女子的孤寂與哀愁
《三個人兒兩盞燈》以陳美蘭、朱勝麗和王耀星演出禁錮後宮,三名各懷情事的青春宮女為主軸,交錯對應出寂寞主題,加上多情天子盛鑑,及收到征衣塞外戰士戴立吾和孫元城。男女情愫不說,女人堆裡暗暗流動的曖昧情誼,更是考驗傳統京劇的道德尺度。
-
即將上場
秋高戲爽──一九九七年秋季公演
每年固定秋季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公演的國光劇團,今年以「秋高戲爽」爲主題安排了四天戲,有全本劇也有折子戲;有經典戲也有創編劇,新舊戲迷全照顧到了。 由王安祈編作的《通濟橋》有別於過往的大陸劇本,以緊湊的劇情鋪排、鮮明的人物刻劃獨樹一幟;被翻成多國語言的《趙氏孤兒》,過去在台灣較少搬演,此次將演出整本大戲;「戲曲精華之夜」則安排《詩文會》、《七雄聚義》及《河東獅吼》等折子戲;在耳熟能詳的《玉堂春》中,蘇三則將由魏海敏、劉海苑、李光玉及王耀星分別唱出梅、張、荀、程四流派聲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