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捧雪》中文丑陳清河(右)主演裱褙匠湯勤,程派青衣王耀星(左)主演雪艷,唐文華飾陸炳。(國立國光劇團 提供)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人生悲喜歡快,一切「戲」出巧合?!

國光封箱戲「冒名.錯認」 老將出馬新秀燦亮

國光劇團今年的封箱公演以「冒名.錯認」為題,排出《擋馬》、《花田錯》、《詩文會》、《荷珠配》、《一捧雪》與《鳳還巢》六齣劇碼。王安祈說,冒名有意、錯認無心,或許事出無奈或許靈機一動,可能悲劇收場也可能皆大歡喜,「機遇與巧合,總在命運的轉折處,其所造成的錯位,呼應的是現實中難以捉摸的人生樣貌。」

國光劇團今年的封箱公演以「冒名.錯認」為題,排出《擋馬》、《花田錯》、《詩文會》、《荷珠配》、《一捧雪》與《鳳還巢》六齣劇碼。王安祈說,冒名有意、錯認無心,或許事出無奈或許靈機一動,可能悲劇收場也可能皆大歡喜,「機遇與巧合,總在命運的轉折處,其所造成的錯位,呼應的是現實中難以捉摸的人生樣貌。」

牛年封箱公演—「冒名.錯認」

《一捧雪》

1/22  19:30  台北中山堂中正廳

《擋馬》《花田錯(選場)》《詩文會(選場)》《荷珠配》

1/23  14:30  台北中山堂中正廳

《鳳還巢》

1/24  14:30  台北中山堂中正廳

INFO  02-29383567轉402~410

台灣的傳統戲曲從來不缺創作的活力,但舞台上的「角」兒後繼無人,演員斷層現象嚴重,反而是京劇藝術在台灣發展的一大罩門。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說,國光近年來積極投入「年輕化」與「現代化」的腳步,不僅呈現在年度新編戲的策劃,在傳統老戲方面也非常重視演員的傳承與發展。依慣例在農曆年歲末推出的「封箱公演」,今年除了梅派傳人魏海敏、當家老生唐文華各自主演一場經典老戲,並邀請旅美知名崑曲巾生溫宇航、青年老生盛鑑同台之外,更將由陳長燕、劉珈后、戴心怡三位外型亮麗的年輕旦角各自挑樑主演拿手好戲,王安祈表示,此三位加入國光都已有數年,共同的特點就是扮相出色而且習藝認真,近年來在「國光劇場」的傳統戲演出的進境有目共睹。

《一捧雪》中,唐文華王耀星夫妻同台演夫妻

國光劇團今年的封箱公演以「冒名.錯認」為題,排出《擋馬》、《花田錯》、《詩文會》、《荷珠配》、《一捧雪》與《鳳還巢》六齣劇碼。王安祈說,冒名有意、錯認無心,或許事出無奈或許靈機一動,可能悲劇收場也可能皆大歡喜,「機遇與巧合,總在命運的轉折處,其所造成的錯位,呼應的是現實中難以捉摸的人生樣貌。」王安祈認為,戲劇情節鋪陳難免誇張,「但這一切就是人生悲喜歡快、錯綜複雜的結合樣貌。現實人生的確常在一眼之間、一念之間就有了轉折變幻。」

第一天的戲碼《一捧雪》,是六齣戲中唯一的悲劇,由當家老生唐文華領銜。全劇由〈搜盃代戮〉、〈審頭刺湯〉、〈雪盃圓〉三個段落組成,故事描述身懷家傳玉盃「一捧雪」的莫懷古遭到明朝權臣嚴世藩與小人湯勤構陷,管家莫成只好為主人莫懷古替罪受死。唐文華在戲中「一趕三」,分飾〈搜盃代戮〉的莫成、〈審頭〉的刑部大臣陸炳、〈雪盃圓〉的莫懷古,程派青衣王耀星主演〈刺湯〉的雪豔,與唐文華戲裡戲外都是夫妻;劇中小人裱褙匠湯勤,是京劇方巾丑一行的重要戲路,由陳清河主演。

第二天的戲碼全由青年演員挑大樑,《擋馬》由專攻刀馬旦、武旦的戴心怡與青年武丑許孝存合演,描繪楊門女將楊八妹女扮男裝刺探軍情的過程。劉珈后和陳長燕的戲路以花旦、青衣為主,其先後演出喜劇《花田錯》的〈渡仙橋〉、〈繡樓〉中活潑可愛的丫鬟春蘭,講述劉家千金玉燕要招婿,卻引發家丁誤認新郎、新郎意外被人搶親與錯愛等荒謬情節,男主角卞機男扮女裝之術潛入劉家。兩齣戲都出現了男扮女、女扮男的變裝橋段。資深小生孫麗虹與張派青衣劉海苑合演《詩文會》,可說大師姐提攜後進,為師妹助陣。

《荷珠配》重看傳統貌,《鳳還巢》魏海敏擔綱壓軸

另一齣由陳長燕與青年武丑陳元鴻合演的《荷珠配》,則因現代劇場的挪借改編,而廣為人知。三十年前,蘭陵劇坊編導金士傑以該劇為本,發展出《荷珠新配》,內容轉向對當代社會的辛辣嘲諷,表演形式也巧妙轉化自京劇,被視為台灣現代小劇場的濫觴。如今重演《荷珠配》,王安祈認為,更能對照出它與《荷珠新配》的差異:前者表達小人物生存的無奈與荒謬,表面看似喜鬧,底層是深刻同情與互相包容;後者則意在嘲諷,顯出台灣當年急於自我批判並發聲的心情。兩者都代表不同的社會聲音。

壓軸的《鳳還巢》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的代表劇目之一,描述容貌醜陋的姊姊雪雁,因為羨慕容貌豔麗的妹妹雪娥可以嫁給英俊才子穆居易,出嫁日竟刻意頂替妹妹上花轎。誰知遇上同樣容貌醜陋的朱千歲,因為覬覦新娘美色冒名迎親,錯上遇錯,最後竟同時圓滿了兩段姻緣。該劇由魏海敏擔綱主演,並請來溫宇航、盛鑑助陣。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你暸的比演員還多—古今中外的喜劇老

「冒名.錯認」的情節不僅發生在中國傳統戲曲的舞台上,在西方,不管是義大利即興喜劇,或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劇作,都是常見的老梗。變裝、易容、換身分,誤認、機遇、巧合、擺烏龍,繼而發展出錯誤百出、啼笑皆非的爆笑情節這樣的手法,被稱為「差異知悉」(discrepant awareness),指的是觀眾和角色隊劇中情境的知識差異,有時觀眾知道的比角色多,有時觀眾和角色一起陷入當下的五里霧中,而在喜劇中,往往觀眾知道的比劇中角色多,喜感便由此而生。藝術總監王安祈說:「這樣的戲好看,就是因為有趣、步步是驚奇。表演上,從造型到情緒,對演員是挑戰,對觀眾是期待。劇情上,有忠孝節義也有親情愛情,是多元呈現方式。」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