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塔拉.施瓦力噶帕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跨文化展「吸星大法」 舞蹈變色龍「變」無止境
出身穆斯林與天主教混血家庭,「跨文化」可說是西迪.拉比的生命底蘊,於是在舞蹈創作路途上對不同舞蹈文化的熱中交流與關注,可說是其來有自。除了與不同的舞蹈類型、視覺藝術等其他藝術領域密集對話,探索、開拓舞蹈動作與肢體語言外,西迪.拉比創作關注的主題都環繞在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上,對他而言這種關係並不僅止於私人層面,亦與不同的文化背景緊密相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他們來自傳統,也樂於創新
瑪麗亞.佩姬絲(Mara Pags)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賽維拉(Sevilla)的佛朗明哥舞蹈家瑪麗亞.佩姬絲,堪稱是西班牙國寶級人物。四歲開始學舞,其師伯樂識馬,傾心栽培。瑪麗亞不負期許,十五歲已是專業舞蹈師,一九九○年成立自己的舞團,經典舞作如Sevilla、Mirada、Utopia等經常巡演世界各地,所到之處,都掀起了一陣佛朗明哥舞的熱潮。她之所以能在全球舞壇上占一席之地,在於她視佛朗明哥舞為不斷演進、屬於現代的活藝術,因此,她不死守傳統窠臼,總是孜孜不倦地在佛朗明哥的語彙裡重新探索、改革與創新,並廣為吸納其他藝術手法,使原本平民色彩濃厚的佛朗明哥舞煥然一新,晉身國際舞台。 其貢獻尤其體現在積極的跨界合作上,如為西班牙導演索拉(Carlos Saura)的佛朗明哥舞系列電影如《卡門》、《魔愛》El Amor Brujo、《佛朗明哥》裡編作情感表現豐富、戲劇張力十足的熱舞;還有為愛爾蘭傳統踢踏舞舞團《大河之舞》Riverdance編過舞,並跟踢踏舞王麥克.弗萊利(Michael Flatley) 飆舞。二○○九年與西迪.拉比共創的《沙丘》,是現代舞與佛朗明哥的對話。次年,與西班牙芭蕾巨星Tamara Rojo一同為西班牙就任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慶典獻舞,讓熱情奔放的佛朗明哥與優美柔和的芭蕾並陳,形成強烈對比!瑪麗亞兼容並蓄、求新求異,卻不離精髓,以卓越舞藝,超越階級、文化、語言的壁壘。 阿喀郎.汗(Akram Khan) 台灣觀眾相當熟悉的孟加拉裔英國編舞家阿喀郎.汗(Akram Khan),一九七四年生於倫敦,七歲起即接受北印度傳統卡達克舞蹈的訓練,一九八八年曾在名導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的印度史詩劇《摩訶婆羅達》中演出,其後在英國的大學接受芭蕾與現代舞訓練,出類拔萃的他很快地在歐洲當代舞壇嶄露頭角,二○○○年成立自己的舞團,一夜爆紅,成為最受矚目的新生代編舞家,創作了Kaash、ma等震撼舞壇之作。二○一二年成為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編舞家之一,並親自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