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製作人╱Fly Global臺灣數位表演藝術國際續航計畫主持人 孫平
這是一個發展場館獨特性的契機
大劇院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是,兩廳院原本是唯一的國家級場館,多功能經營,現在因為增加場館後的相互關係,理應是場館各自發展獨特性的契機。不過,文化部資源配置或是場館之間的互動關係,會影響獨特性的發展狀況。這就如同一個家庭中不同孩子在適性發展時,家長的觀念或家庭間的支援體系,會影響每一個孩子去尋找自身性格與適性發展的可能性。指標意義則是專業性提升。國家級場館內部的營運管理模式,專業度與人力培養都需要呼應場館需求,大劇院時代來得太快,軟體是不是準備好了?
從藝術團隊的角度,是有更多選擇。比較擔心的是,資源分配上是不是要注意更多細節?有更多場館是好事,但這和有沒有更好的創作環境,是兩件事。藝術家永遠可生出更好的作品,問題是跟藝術家一起工作的每個人的處境,我們要思考在這環境中的勞動者能夠獲得的工作費、呼應在製作資源面有沒有獲得整體的提升,而且必須是劇院有意識地去思考、帶領。雖然劇院有自籌比的營運壓力,可是至少劇院的自製節目,如果沒有辦法增加製作資源,比如說,是不是能增加排練空間、提供更好的硬體、有沒有試裝台的餘裕?
就國際交流的層面來說,無論音樂、戲劇、舞蹈,(規模上的)中小型團體的確創造了多元性與可能性,但是我們會發現整個生態沒有辦法幫助這一群發展中的藝術家。目前在國際間有能見度的以舞蹈居多,因為非語言。可是非語言性的節目會打壓語言性的可能,那戲劇節目要怎麼讓人理解?未必只是想像華文市場。我們需要以藝術家發展的成熟度,而不是以規模的邏輯來思考,才能建立完整的生態。創作的成熟度很難被評鑑,可是這是挑戰藝術行政體系思考很關鍵的事。
情深意重,是場館、創作者與觀眾的理想關係。劇院與創作者就是要談戀愛。在這樣的關係裡才會發自內心地去思考彼此成長的意義,而不是金錢的關係。這裡頭還加了專業性,情就有更複雜的層次。
劇院的營運上,有沒有方法讓為看某一類節目而來的人,開始好奇其他類別的節目?這是目前沒有被思考的。劇場永遠需要新觀眾,可是很少想辦法讓舊觀眾去看另一個類別。如果真的情深意重,你(觀眾)應該會愛上我(劇院)其他的節目。所以,創造情深意重的方法是個關鍵。
最後,要給卡在門前、正在猶豫要不要專職踏進來的年輕劇場創作者的建議是:這時代有比較多的誘惑與可能性,可是創作的核心不是要去呼應誘惑與可能性,而是要知
文字|吳思鋒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