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ARS
-
蒙特婁 2022加拿大國際表演藝術交流會(CINARS)現場報導(上)
走過疫情,加拿大國際表演藝術交流會(CINARS)回歸實體
「我可以選任何一個空的空間,然後稱它為空曠的舞台。如果有一個人在某人注視下經過這個空的空間,就足以構成一個劇場行為。 」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在《空的空間》(The Empty Space)這本經典作品開宗明義地表示,僅需要當作舞台的「空間」、「表演者」與「欣賞者」的要素,就能構築一個劇場行為。 然而若將視眼放遠,如此簡單的劇場行為之下,卻需要各項緊密且精實的表演藝術產業鏈,環環相扣地相互帶動。先不談演出類型有音樂、戲劇、戲曲、舞蹈、跨界等各科的分類,節目的演出分享中,製作、推廣、代理、贊助的諸多角色,分工甚為精細與繁複。藝術貴於反映時代、相互刺激。倘若有個平台能夠搭起網絡,讓表演藝術工作者通往世界各地的資訊更為方便,那該有多好? 外銷表演藝術並創造自我風格 加拿大國際表演藝術交流會(International Exchange for Performers,簡稱CINARS)便是在這樣的需求下產生。位於魁北克省蒙特婁的CINARS是一個非營利機構,發展至今已經是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交流機構之一,也被譽為國際表演藝術領域的先驅。1984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交流會,參加者包括劇院代表、演出經紀公司、獨立製作人、藝術家等交流平台。雖然其主要的使命就在於促進與支持魁北克和加拿大表演藝術作品的出口,但也同時促使各國表演藝術作品的相互交流與推介,藉由簡短的表演呈現或交流,促進藝術作品在製作方(團隊、公司等)和演出商(代理商、製作人等)之間的商業流通,進一步也將蒙特婁打造成國際舞台藝術發展的中心。 CINARS的創辦者為Alain Par,畢業於蒙特婁大學的他,學的是傳播與行銷。在經紀藝術家團隊演出與推廣多年後,也創立了經紀公司並且製作節目。當年做得有聲有色的他,可以率領龐大的團隊製作每年高達400場的演出。期間,他發現有許多亟待被解決的問題,在同業間也有一樣的需求,尤其將觸角伸至國外時,這些想法更為明顯。因此他萌生了創辦CINARS這樣的平台來協助更多人的想法,並且賣掉自己的公司,轉而投入這個非營利組織的發起。最初他們跨海邀請了少數節目製作人及策展人到加拿大看藝術家們的作品,竟一舉成功地吸引了眾多重量級公司的注意,並且也讓國內藝術家
-
蒙特婁 2022加拿大國際表演藝術交流會(CINARS)現場報導(下)
不只是藝術市集!國際藝術平台記錄時代、傳承經驗
CINARS的節目繽紛多元,涵蓋的項目龐大,分為音樂、古典音樂、舞蹈、戲劇、綜合多學科的藝術、馬戲等6個項目,包含由來以久的傳統,以及前衛創新的項目。有官方所選的節目(offical program),也有非官方節目(off-CINARS)的參與。有別於以往,今年最重要的一個創新是,這些表演節目首次以整體(不只是25分鐘)的形式呈現。創辦人Alain Par表示:「這是一種品質的變化,目的是不斷地改進雙年展。」 表現藝術家對於社會環境的關懷 官方節目首先上演的有加拿大團隊的《OKTOECHO》,表演靈感來自蘇菲派的音樂及神聖的旋轉舞蹈,加上加拿大原住民的音樂表演。24位藝術家包含了梅蒂斯(Mtis)歌手、因紐特(Inuit)喉音歌手 、蘇菲歌手、戰俘(pow wow)歌手 、苦行僧舞者、莫霍克族(Mohawk)舞者及打擊樂手等,共同吟詠生命的讚歌。來自西班牙的《The moon in a pot (A misunderstood show)》,有現場的音樂、舞蹈、戲劇及舞台技術等,透過節目表現穿越月亮最深情的旅行,傳達「幸福無疑是重新找到自己的工具」的意念。十字型的舞台,容許父母親帶著嬰幼兒在其中爬行、互動。而其潛在的意義,也是對於以往某些節目被專業人士批評為「不適合嬰兒和家庭」的溫柔示威,邀請公眾對於兒童節目進行批判性的反思。 《Action at a distance》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的作品,舞台上圍著一圈的矮檯燈,在氣氛濃烈的音樂中,舞者握著有線麥克風起舞,麥克風對著自己的手臂滑動像是要用身體說些什麼。長長的電線時而在旋轉中纏住身體,時而解開。各種敘述、扭曲意圖「將記憶視為一種重建過程,而不是對固定事件準確回憶」。同樣來自加拿大的《AALAAPI》是一個結合戲劇和廣播美學的集體創作,兩位住在努納維克(Nunavik)的婦女,將觀眾帶到北方生活。收音機是他們家庭環境的核心,透過這些紀錄式廣播,更跨越了年齡與種族界線,全劇只能透過窗子窺探他們,到最後邀請大家進入家裡,才把家門打開看見內部,就像走進屋子理解他們一般。另外還有加拿大知名編舞家瑪麗.舒娜(Marie Chouinard)完全由舞者的呼吸和聲音發展而來的編舞作品《M》、展現非洲青年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