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發
-
說戲
戲曲共生在台灣
共生,是當前台灣戲曲劇壇的趨勢。 我說的共生,並不是傳統戲曲各劇種在現代社會同舟一命,而是藝術表現的交互融通。無論編劇、導演、設計群,甚至唱腔,都打破劇種界限,「原汁原味」已不再是唯一藝術準則。 即以今年臺灣戲曲藝術節為例,《相看儼然》在前世今生的劇情設計下,歌仔戲與音樂劇相融於一台,《青姬》的崑曲、京劇、歌仔戲,各自體現不同性格身分處境,無需標舉實驗,也不必強調跨界,混血共生已是常態。11年前戴君芳執導《亂紅》(2012),劇評還鄭重解析為何明代侯方域唱崑曲、清代侯方域唱歌仔,而今面對《青姬》的3種腔調,觀眾只欣然讚嘆「毫無違和」。 近年多部大型展演以及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多元共生幾乎成為常態。各劇種共冶一爐,是為了劇情需要,或者說,是在製作之初已有的共識。 這不是突發現象,回顧歷史,創作人才早已相互流通,本文僅就我最熟悉的部分,說明京劇在其中不容忽略的位置。 眾所周知,多位歌仔戲導演原為京劇演員,演而優則導,跨越劇種之際,從小學習已內化為骨血的京劇身段、走位調度、鑼鼓程式、武打招數,自然被運用於歌仔戲,甚至也將部分京劇劇目移植為歌仔戲。很早就投入歌仔戲的名導劉光桐、林春發、閻循瑋,分別畢業於小陸光京劇與復興劇校,蘭陽戲劇團的蔣建元導演原習豫劇,後曾向朱陸豪、王冠強請益京劇。兩岸知名的李小平導演,原為小陸光京劇武淨,在國光劇團執導十餘部新戲,獲得國家文藝獎,而他的學習經歷還包括師從王小棣、李國修,因此遊走京崑、現代劇場、歌仔戲、音樂劇,無不優游自在。著名京劇武生朱陸豪與小生名家曹復永,也曾受邀擔任歌仔戲導演,創出重要作品。與客家劇團長期合作迭創佳績的導演彭俊綱,原為京劇武淨,更是國光導演。國光崑曲名家温宇航,應一心戲劇團之邀,指導孫家二姊妹身段並設計表演已有十餘年,還曾擔任客家戲導演。 「導演」原本就不限於單一劇種,但從小受京劇四功五法嚴謹訓練,執導其他劇種,尤其是包容力強的歌仔戲時,京劇表演體系必然是豐厚充沛的資料庫。 教育體系內,不能不提趙振華。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聘請這位京劇名武生擔任歌仔戲專業技術教師超過20年,原本觀眾疑惑何以跨劇種教學,但後來證明影響更深遠。最鮮明的例子是李家德,原本是歌仔戲科學生,趙振華老師不僅以嚴謹京劇武功練其筋骨,
-
戲劇
戲劇、戲曲、跨界展演新訊
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 搬演義大利劇作家高多尼作品《威尼斯雙胞案》 《威尼斯雙胞案》是表演工作坊第三次向國人介紹義大利喜劇大師高多尼的作品,前兩次分別是一九九五年及二○○一年推出的《一夫二主》及《一婦五夫》,在國家劇院座無虛席,觀眾面對肢體動作幾近於特技的表演,撲朔迷離又無厘頭的劇情,拍案叫絕,反應相當熱烈。 這次適逢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賴聲川希望給觀眾一場純表演,脫離政治話題,回歸人性,呈現一齣瘋狂的「錯誤喜劇」。 目前就讀於北藝大戲劇博士班的導演鍾欣志,受到《一夫二主》的影響,碩士班時專攻義大利即興喜劇,畢業時的作品就是《威尼斯雙胞案》,大受歡迎。《威》劇描述一對自幼即失散的雙胞胎兄弟,因不約而同在同一個城市尋求他們的愛情,而發生了一連串陰錯陽差妙事的經典喜劇。妙就妙在這對雙胞胎由同一人飾演,疲於奔命地在兩個角色(哥哥與弟弟)間切換,在舞台上絕對無法同時出現,哥哥被誤認為是弟弟,弟弟被誤認為是哥哥,台下所有的觀眾都知道誰是誰,偏偏這一堆誤會就是糾纏不清,於是仇家找錯人,相親相錯,整人整錯,釀成這瘋狂鬧劇。 義大利即興喜劇源自於約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街頭賣藝雜耍加上簡單易懂的戲劇結構所形成的劇種,義大利原文的意思是「藝術喜劇」,參與演出的演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表演與雜耍技巧。《威》劇將由資深劇場演員金士傑、因《亂民全講》引人矚目的韋以丞、久違劇場的尹昭德、外表坊團長兼導演李建常擔綱演出,另外還有在拍賣網站廣告中與愛犬一起選美的黃露慧,以及流行樂壇新人Melody(殷悅)。 是展覽還是表演? 撈過界的泰順街唱團《竊景╱Scene-Stealer》 所謂的跨領域藝術,究竟是劇場視覺化的過程,抑或是當代藝術多媒體化的一種演進,從泰順街唱團的創作歷史中我們似乎隱約地可以看到了某一種典型。 作品一向遊走於美術、多媒體和行為藝術跨界的泰順街唱團,自二○○○年成軍以來,沒有一次是「正統的表演」,也從沒人當它是「戲」,而通常執意將這個團歸類的觀眾也都敗興而歸。這次泰順街搞起「類」行為藝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