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吳維緯

相關文章 5 篇
  • 左起:「雲劇場」創辦人李浩鋒、葉偉良與「雲劇場台灣」的吳維緯。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幕啟雲端,朝世界出發!

    由馬來西亞劇場人葉偉良和李浩鋒創立的「雲劇場」,雖是疫情下劇場求生的產物,但這個從購票到演出的一站式平台系統,也吸引了許多單位加入使用,累積出口碑與聲量,也吸引到台灣劇場人吳維緯參與合作,打造出「雲劇場台灣」, 7月中的「全球泛華讀劇節」在此上線,吸引了大量超乎原本觀眾群的關注。這樣的線上展演「劇場空間」,是透過怎樣的機制與設計吸引觀者目光?透過這個平台,是否能超越地域、讓讓更多國際觀眾看見在地的創作精采?

    文字|謝鎮逸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8/09
  • 去年在衛武營童樂節演出的《我們需要一朵花》也將再製演出「雨天版」。
    親子新訊

    齊聚各地創作者 為寶寶想像更美好的明天

    由左涵潔與吳維緯在二○一四年成立的「両両製造聚團」,經過近兩年寶寶劇場系列作品如《我們需要一朵花》的各種演出實踐及其所參與的課程交流與執行經驗,本月底,他們邀請了來自國內與國外的劇場創作者、舞蹈家、媽媽們,要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B1小劇場裡,舉辦一系列以「寶寶劇場」為題的工作坊、講座、Jam派對與演出。 來自瑞典的編舞家德蘭得(Dalija Aćin Thelander)在他知名的寶寶劇場編舞作品《寶寶異想空間》Baby Space 幕後訪談中曾說:「今天的寶寶、今天的孩子,就是明日的社會。如果我們能夠花點時間,讓他們用接觸藝術、擁有如此特殊且美好的體驗」「或許明天,我們就能擁有更美好的社會。」此次寶寶劇場國際交流整體計畫,以德蘭得所指導的專業工作坊作為第一個活動;次週也邀請了深耕蘇格蘭當地十餘年,投入社區親子互動遊戲劇場「摘星」(Starcatchers)計畫有成的藝術總監瑪斯森(Rhona Matheson)和結合當代偶戲與幼兒教育的許嘉芬與會,更廣邀對寶寶關心、也對劇場藝術教育有所用心的大人們,一同加入廿九日的國際交流講座。 此外,連續兩個週末両両也將推出兩種表演:先有包括左涵潔、舞蹈生態系藝術總監彭筱茵,及人尹合作社鄭伊雯、WeArt表演藝術平台董桂汝等長期投入舞蹈創作的國內藝術家媽媽們與他們的孩子,與參加其中的媽媽、寶寶們一起來個舞動身體的「Jam派對」;而後則是《我們需要一朵花雨天版》再製演出,重現這個誕生於高雄、去年也在衛武營呈現2.0版的作品另一種可能。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這次邀來老搭檔金士傑(背對立者)合作,賴聲川覺得「有機會把角色做好」。
    特別企畫 Feature

    《如夢之夢》答客問

    特殊的劇情結構、特殊的演出長度、特殊的舞台空間,讓《如夢之夢》成了一齣重製難度非常高的戲,既使如此,《如夢之夢》將第三度搬上舞台,本刊特邀曾擔任《如》劇第一版演出執行製作、本身也是導演的資深劇評人傅裕惠,專訪「造夢者」賴聲川,談談他如何「把劇場變成道場」。

    文字|傅裕惠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 徐堰鈴認為周慧玲帶給自己的世界和態度很不一樣。
    特別企畫 Feature

    「三代」同堂 攜手玩劇場

    即將在十一月中旬上演的《不三不四到台灣》,編導周慧玲、主要演員徐堰鈴與吳維緯,恰巧也有師生關係。從台北藝術大學的教室到劇場排練室,周慧玲啟蒙、帶領著有「小劇場天后」之稱的徐堰鈴、與新生代中表現亮眼的吳維緯,不斷探觸劇場與人生的各種質地。

    文字|周行、廖俊逞
    第167期 / 2006年11月號
  • 《百年孤寂》將擷取原著的十二個意象,呈現一個小城家族的起與落。
    戲劇 南美魔幻寫實巨著 搬上荒山劇場

    《百年孤寂》台灣版 重現馬康多城的起與落

    《百年孤寂》有著馬奎斯經雕細琢的動人文字魅力,讀了第一頁,便讓人欲罷不能;Baboo以寺山修司電影《田園死神》的超現實意象,加上安哲羅普洛斯電影中長鏡頭的悠悠凝視,作為這次在台北藝術大學荒山劇場演出的基調,將馬奎斯書中預言家的角色,換成台灣說書人的角色,將拉丁美洲的生活經驗,和台灣的本土經驗加以連結。

    文字|田國平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維也納

    導演米洛.勞7月起接任維也納藝術節總監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完待續的三幕劇

    鋼琴家范德騰與許哲誠的創作火花
  • 其他

    聚焦長銷劇 PLAYground空總劇場4月開幕首推《小王子》音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