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劇場
-
舞蹈
我們不要跳八股!但然後呢……
「科班生」是指受正統教育出身的專業人士;在黃懷德編作的《科班生之舞》,指的當然是舞蹈專才,更在這個作品中鎖定「舞者」的養成,反思廣納東西方舞蹈風格技巧的訓練對「舞者」產生的影響。 將近70分鐘的《科班生之舞》明顯切分為上、下半場。前半約35分鐘,由黃懷德獨舞;後半則以《春之祭》為樂,由5位舞者演出。僅管上、下半場,不管在編制或音樂的選取都大相徑庭,卻口徑一致突顯:「多元動作風格訓練」如何在「身體容器」造成動作美學的衝突。 在上半場,黃懷德用非常簡單的基本動作操演,明白展示芭蕾和戲曲身段兩種東西動作訓練的美學差異: 他站在舞台中心,將舞台分為左右兩半;同時,他也將身體切為兩半,一半展跳是西方的芭蕾基本動作、另一半展示東方戲曲元素抽取出來的基本動作。同樣是往身側旁舉的手臂:手心微向前、向下45度、大拇指緊貼中指,是「芭蕾」的手;但僅僅是提肘向後翻轉90度、反扣手腕、打開虎口,就成了「戲曲身段」的手。
-
舞蹈 黃懷德「闖劇場」創團作 《老人流》
尋找另一種詮釋「老」的方式
這兩年,編舞家黃懷德照顧爺爺、觀察老人、在創作中挖掘老人議題,這過程匯聚成了他創立的「闖劇場」創團作《老人流》。他從「人類的、動物性的」方式,去找尋老人的身體,也從傳統戲曲中「老人」的扮相與身段找靈感,除運用照護老人的日常物件,予以象徵與轉化外,也透過學習傳統的身體程式,去找尋人在不同年齡的身體型態,以及當中隱藏的動物性慾望。在具象角色與動作模仿之間,黃懷德試圖在找尋的,是另一種詮釋「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