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當迷霧漸散

相關文章 8 篇
  • 《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
    戲曲

    台灣戲曲需要「甲必丹」(captain)嗎? ——從《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回探「旗艦製作」

    怎樣才足以被視為一部「旗艦製作」?如果把兩艘船艦「開」上舞台呢?其實沒有「如果」,因為明華園戲劇總團於《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簡稱《海賊之王》)便這麼做了,而這部作品是今年臺灣戲曲中心的旗艦製作。

    文字|吳岳霖、蘇楷媜、徐欽敏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 2019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當迷霧漸散》。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6:台灣近代史頻入戲,歷史省思帶來什麼? 劇場見證、思辨過往 化創作為當下行動

    從去年底至今,可以發現許多以台灣近代史為主題的製作,一方面是與場館、相關機構的補助推動有關,一方面也可看到創作者面對貼近自身不遠的過往,探究省思的企圖心,豐厚了台灣近代/當代史被看見的可能。而創作者也透過不同的表演形式再譯歷史,甚至重梳翻案,或透過各地巡演,讓歷史的思辨隨著演出,觸及更多群眾。

    文字|黃馨儀、林韶安、陳宥中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當迷霧漸散》以林獻堂為材,將個人生命經驗鏡射到族群、國家。
    戲曲

    我們仍拖著混亂的腳步在霧裡前進

    從《快雪時晴》到《當迷霧漸散》,不再借「物」而直指歷史中的人物與事件,編劇施如芳似乎逐步解開錯綜於歷史、政治與創作間的牽絆與關係,更直接且直白地面對歷史材料及其內部的意識形態。只是,在散文式的書寫結構下,《當迷霧漸散》仍多是情感的釋放,造成多數人物的動機單薄且無後續行動。於是,戛然而止不只有劇情,更有埋藏於創作背後的言與未言;而欲言又止的也不只是劇中人物,還有創作者自身。

    文字|吳岳霖、林韶安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讓我們一起,共同創造

    讓我們一起,共同面對、共同經驗、共同創造,屬於我們的未來!這聽來雖然像是過於美好的口號,但在這個什麼都能「共享」的社會裡,確實也因此開創了過去從未能想像的世界。在當代藝術領域裡,藝術家們也不再是一座孤島、埋頭創作就好,反而得以藉由製作方、場館端,乃至於廣大觀眾社群的共同參與,取得更多資源與協助。在本期的特別企畫「當代藝術共享學」中,我們試圖從「空間、經驗、資源」等三個面向,探究在全球各地與台灣的藝術現場,有哪些「共」的合作樣態和策略規劃,正在你、我身邊、周遭發生,而那又將如何改變藝術創作的全貌與型態。 繼二○○二年之後,林懷民今年再度受NSO之邀,執導歌劇音樂會《托斯卡》。繼林懷民宣布卸下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一職後,去年年末,NSO音樂總監呂紹嘉也公告將在明年任期屆滿離任。藉由此次的合作機會,本刊也邀請兩位國家級總監對談,聊他們對於作品的思辨,聊演出中、創作時的心境,當然,也可以聊聊退任後的規劃、未來的藝術之道。 同時,我們也拜訪第二屆「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當迷霧漸散》的讀劇與排練現場,在一心戲劇團製作邀請之下,齊聚國寶級歌仔戲演員許秀年、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京劇小天后黃宇琳,詮釋霧峰林家的三代故事,除了「一心」當家小生孫詩詠、孫詩珮,更邀請去年榮獲傳藝金曲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的古翊汎、國光劇團知名老生鄒慈愛、音樂劇演員葉文豪跨刀參與,串起那段有關於台語電影、歌仔戲電影的風華年代。由施如芳編寫的劇本、在李小平導演手中,幻化為一台叩問歷史也反思自身的大戲,兼富深意與詩意,待得觀眾一一感受體會「這塊土地和我的關係」。 在國家兩廳院與英國文化協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舉辦的「老派聚場」樂齡表演經驗分享會上,有經驗的交換、現況的討論、世代的對話,也讓我們遇見了曾在兩廳院樂齡計畫製作《該我上場!》裡參與演出的演員們,一起聊聊關於自己在課程學習與參演歷練中的所得與所思。當高齡已是現實、衰老不能避免,如何勇敢挑戰未知、追尋夢想、表達自己,繼續發散熱力,在劇場裡,啟動全新老派人生。

    文字|黎家齊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當迷霧漸散》是導演李小平(左)與編劇施如芳(右)三度合作。
    焦點專題 Focus

    一曲褪下歷史迷霧 吟哦再現林家始末 旗艦製作《當迷霧漸散》 施如芳、李小平再度攜手

    繼去年《月夜情愁》後,「臺灣戲曲藝術節」再度推出旗艦製作《當迷霧漸散》,找來編創才女施如芳與鬼才導演李小平再度合作,以台灣中部風土人文為題材,故事以林獻堂家族為軸心,時序跨越清領、日治及戰後,輻射出大時代下仕紳家族、知識分子與台灣電影人的命運流徙與處境抉擇。虛、實交織,非線性敘事的結構,戲中戲的穿插映照,挑戰著劇組的製作詮釋功力,也讓觀眾藉著林獻堂的心路歷程,在堆疊中漸次穿透,聽見台灣人心中的聲音。

    文字|游富凱、許斌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許秀年
    焦點專題 Focus

    《當迷霧漸散》星光之一 上了台就忘了痛 演出全劇靈魂人物 「永遠的娘子」許秀年

    排戲過程中,許秀年感受最深刻的一場戲,是在舞台上播放著《流浪三兄妹》的電影場景,飾演羅太夫人的許秀年,看著自己小時候拍的電影,另一名飾演小秀年的童星出場與羅太夫人對話時,也是年姐在跟小時候的自己對話。

    文字|游富凱、許斌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王榮裕
    焦點專題 Focus

    《當迷霧漸散》星光之二 與林獻堂連結 看過世界看到自己 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

    林獻堂帶著兒子環遊世界,「他看到了全世界之後,更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他滿懷理想回來,為台灣人向日本政府爭取自治。」如同當時隨著雲門舞集世界巡迴演出的王榮裕,回到台灣後,他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世界的位置,以及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文字|游富凱、許斌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孫詩詠
    焦點專題 Focus

    《當迷霧漸散》星光之三 虛擬的辯士 從零起步點滴揣摩 一心戲劇團當家小生孫詩詠

    辯士這個角色從頭到尾貫穿全場,卻是一個虛擬、形象模糊的人物,這在傳統歌仔戲中從未見過,「頂多是鬼,但鬼出場也有鬼的身段。」孫詩詠說,而辯士卻必須拋棄以往的傳統戲曲程式與套路,只能從演員自己身上一點一點長出來。

    文字|游富凱、許斌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