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蘇楷媜 攝 明華園戲劇總團 提供)
戲曲

台灣戲曲需要「甲必丹」(captain)嗎?

從《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回探「旗艦製作」

怎樣才足以被視為一部「旗艦製作」?如果把兩艘船艦「開」上舞台呢?其實沒有「如果」,因為明華園戲劇總團於《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簡稱《海賊之王》)便這麼做了,而這部作品是今年臺灣戲曲中心的旗艦製作。

怎樣才足以被視為一部「旗艦製作」?如果把兩艘船艦「開」上舞台呢?其實沒有「如果」,因為明華園戲劇總團於《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簡稱《海賊之王》)便這麼做了,而這部作品是今年臺灣戲曲中心的旗艦製作。

明華園戲劇總團《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2021/4/11 14:30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春美歌劇團、金枝演社劇團《雨中戲臺》2021/2/25 19:30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一心戲劇團《當迷霧漸散》2019/3/30 14:30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唐美雲歌仔戲團《月夜情愁》2018/3/31 19:30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此時,已有將近20場的劇情堆疊,歷史的潮湧、情愛的漩渦、私慾的波濤都將這艘載著鄭芝龍迎向未知的船推向浪頭;更在明華園擅長的高水準佈景機關的操演下,豐盈感官,可以說是近年少見的奢華戲曲舞台——不僅讓明華園的藝術表徵極大化,是否正遙遙呼應我們對「旗艦」的想像?於是,怎麼以「旗艦製作」的角度觀看《海賊之王》?更核心的是,當旗艦製作已完成4部,如何回探,又怎樣定位?

打開「船艙」:厚重卻仍空心的敘事

《海賊之王》以施百俊小說《浪花》中的一章為本,編導黃致凱佐以歷史資料,去開啟「海洋視角」(註1)來觀看台灣於大航海時代留下的明代、日本、葡萄牙、荷蘭等痕跡,藉小說文字、歷史敘事與戲劇演繹的虛實相映,呈現歷史片段,並集中於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於是,他的生命被寫成通俗劇,從路見不平到拳打知府而不得不逃離家鄉、與海上商隊展開新人生,之後的過程迂迴,在與明朝、日本、荷蘭等國的交涉間,登上「甲螺」大位,最後在權謀盤算後受降明朝,成為「亦官亦賊」的海上霸主;更交織了時局的轉換、親情與友情的糾結(包含弟弟為己喪生、拜把大哥顏思齊的權謀與二哥劉香的背叛等)以及愛情的起落(與翠蘭、李好、松之間)。

用後設解讀,鄭芝龍的人生或許不只是一個斷代的縮影,其深陷其中卻又反抗運命的身份,也成為「台灣」的替身——於是,他人人愛也人人恨、人人捧也人人棄的尷尬與自傲,暗暗讀作「台灣」於過往歷史的姿態;同時,再由台灣原生劇種歌仔戲演繹,更顯對比明確。《海賊之王》的結局,讓所有曾存在於鄭芝龍身邊的人們於身後隱身,突顯他孑然、孤寂的英雄末路,也是從明代以來種種歷史偶然,已種下台灣現時的因果。

但《海賊之王》推動將近3小時的劇情,看似因場景累積而不斷分叉,但其實並無任何支線,只有一條故事線快速前進,並只為把敘事推「滿」,未有核心訴求進行更合宜的剪裁,因此,看似完整講述鄭芝龍人生,最後卻只剩情節交代。同時,作為戲劇故事在情節曲折與高潮之餘,仍舊不能捨棄邏輯,但全劇有多處細節過於荒謬、或流於笑鬧(如顏思齊的強暴與篡位、鄭芝龍兩位弟弟的投身與犧牲等),而這些情節甚至是在全劇的樞紐位置。此外,以鄭芝龍的塑造來說,身分轉換過於理所當然,心境未有太多事件、甚至是描繪內心的唱段加以表述,造成的是:上、下半場的鄭芝龍近乎是不同人。最後,只有厚重情節,卻無厚實人物,顯露空心。

檢視「船身」:華麗有餘的表現形式

《海賊之王》倚仗高達26幕(包含序場)的場景編織情節,甚至有數場只有短短數分鐘,只為服務情節的連接以及史實敘述。所導致的是,我們並無法看到更多導演手段,來面對劇本可能的冗長或破碎,反倒像「鏡頭」一般,運用場景的變換直接跳接到下一段劇情;因此,過多的暗場與換景讓全劇碎裂到底,一下是泉州、一下是廣東、一下是日本、一下是台灣,只見事件一直來、場景一直換。

唯有倒數幾幕,運用影像技術讓演員潛至海底,執行鑿船任務,才依稀看到「在海平面之上」無法望見的景象,卻為時已晚,《海賊之王》早已走向一個又一個的剪接鏡頭,而這一幕或許不過是其中的神來一筆罷了。同時,這些誠意十足又耗資不菲的場景、道具與影像效果,似乎需要更多導演手法將其發揮或整合,不只是單一畫面——最後,更像是個標示突破、乍看炫麗的保守外框。

另一方面,或許是情節本身的過載,無法再安排更多「表演」。除了前述提到的唱段相對缺乏,導致我們無法看穿人物更多思考與企圖,已被編寫的唱段也都相對安全,孫翠鳳等人雖唱得行雲流水,卻無法帶動情感起伏,只有鑼鼓敲好擊滿——弔詭的是,前述提及的情節缺失,往往倚靠孫翠鳳本有的魅力,達到彌補;於是,編排並無提供她更多揮灑空間,也讓這齣乍看並無冷場的作品多了點遺憾。此外,《海賊之王》雖有不少紮實的武打橋段,但在其他環節還是缺乏身段演繹,而有「舞台劇」加「戲曲」的黏合感。

明華園做的是,往更為可觀、華麗的形式靠攏。過去歌仔戲團對面對野臺與劇場創作時,必須去揣摩觀眾想法——今天付了錢,所以想獲得相對應CP值。因此,《海賊之王》在揣測「官方」與「民間」至少兩層的心態下,卯盡資本,在「外在形式」上達到更顯著的「超值」。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 等你來提問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