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廟埕
相關文章 2 篇
-
專題報導 Feature
生活化的藝術 尋訪台灣的表演場地
早期的台灣廟埕上爲作戲酬神搭建起的野台,往往即是主要的「表演」場地。民國六十八年,是台灣表演生態上的一個轉捩點。政府爲推動文化建設,於各縣市陸續興建文化中心,有了較舒適的空間及較專業的硬體設備,而所謂「表演」,則從野台的節慶儀式過度到「休閒、藝術」的觀念。然而把表演場地視作「文化中心」的同義詞也漸成僵化的觀念,小劇場工作者爲賦予「表演」更活潑的形式,開始在街頭、河濱、廢墟中、遊行隊伍裡,「拖拉庫」上進行一場文化運動,擴大了民衆對「表演」的看法以及場地的視野。近年來,政府於各鄕鎭大力推動「假日文化廣場」、「社區劇場」、「民間劇場」等,即是利用民衆平日自然的聚會之所,鼓勵社區居民全面參與文化活動,讓表演成爲生活化的藝術,讓藝術的生活化爲表演創作注入活水。
-
專題報導 Feature
台灣表演場地巡禮
從文化中心、廟前、校園、小劇場到森林劇場、不同型態的表演活動,與台灣居民的生活衍生著不同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