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爾.豐塔納《平行測量:沉默的回音與正在融化的冰河》融合巴黎聖母院鐘體震動聲與奧地利冰川融化的聲響。
    藝@展覽

    聲音的多重宇宙

    龐畢度+國美館共譜「無序樂章」
  • 《痛感一擊》排練現場。
    戲劇

    《One Two Punch 痛感一擊》 搖滾出女拳擊手的內在成長

  • Cinedans舞蹈電影節活動現場。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身體在影音時空內的轉生

    記2025 Cinedans舞蹈電影節
  • 亞洲大廈的招牌劇《阿波羅尼亞》與《茶無此人》的演出海報。
    上海

    音樂劇蓬勃的背後:演員要演多少戲才能養活自己?

香港artmate-五月號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洛桑劇院

相關文章 2 篇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催生創作 並打開世界之門

    一個座位數八百席的劇院,如何成為年產廿多部新製作、並將之推上世界表演舞台的劇場製作動力中心?已經把《史迪夫特的事物》、《操偶師的故事》與《椅子》三齣製作帶來台灣的瑞士洛桑劇院製作人芭芭拉.蘇德霍夫,在這次參與臺北藝術節演出期間,接受本刊專訪,一談洛桑劇院如何讓一個製作從無到有、與藝術家如何合作、如何尋找共製夥伴、又如何將製作向世界推銷出去

    文字|李惠美、王詩尹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 焦點專題(二) Focus

    雙手演來生旦淨末 自述一場人生悲歡

    瑞士的洛桑劇院與旅歐多年的布袋戲世家第五代傳人楊輝合作演出的《操偶師的故事》,說的正是楊輝家族的故事,一個布袋戲傳統在時代紛亂中差點失傳的故事。全劇由楊輝負責舞台設計,自行雕刻和操作戲偶,操偶人也是演員。全黑舞台上沒有綵樓戲台,而是以台灣視覺藝術家葉怡蘭設計的多媒體影像,展現潑墨畫「空」的意象。

    文字|廖俊逞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