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洛桑劇院與旅歐多年的布袋戲世家第五代傳人楊輝合作演出的《操偶師的故事》,說的正是楊輝家族的故事,一個布袋戲傳統在時代紛亂中差點失傳的故事。全劇由楊輝負責舞台設計,自行雕刻和操作戲偶,操偶人也是演員。全黑舞台上沒有綵樓戲台,而是以台灣視覺藝術家葉怡蘭設計的多媒體影像,展現潑墨畫「空」的意象。
2012TIFA-洛桑劇院/楊輝《操偶師的故事》
3/9~10 19:30 3/10~11 14: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布袋戲演師用一雙手演遍生旦淨末丑,道盡歷史分合人生悲歡,然而,這雙手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旅歐多年的布袋戲世家第五代傳人楊輝,從四歲開始,便在父親的訓練下,成為一個技藝高超的操偶師。一齣單人布袋戲《北京劇院之景》巡演世界各地長達廿五年,外國人驚豔於他精湛的操偶術,屢次獲邀與歐陸劇院合作。然而,在他內心,有一個真正的故事想說——關於父親的雙手、關於家族的秘密、關於操偶師的命運、關於時代的記憶。
演繹家族自傳 敘述中國布袋戲整體的故事
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布袋戲這種千年古老的傳統藝術,與四人幫所謂進步的理想背道而馳,結果楊輝的父親楊勝,被四人幫的鷹爪給逮捕下獄。好在被逮捕之前,楊父已經給兩個孩子啟蒙,建立起操偶的基礎。年邁體衰的楊勝不堪虐待,就這麼慘澹地死在共產黨的監獄裡。楊父當年被四人幫逮捕求刑前,將自己的絕技傳授給他的兩個兒子——楊輝和他的弟弟。隨著放棄操偶的弟弟遠走美國,楊輝雖然傳承了家族的衣缽,但離開中國後,楊輝一度因生活困頓,差點放棄家傳技藝,所幸之後他的布袋戲技藝在歐洲受到肯定,讓他得以布袋戲傳人的身分,在國際上傳承東方藝術。
多年以來,楊輝把這個家族的秘密埋藏在心中深處,五年前,楊輝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看到父親生前的紀錄片,一股作戲的衝動湧上心頭,卻遲遲不敢下手。直到瑞士的洛桑劇院(Theatre Vidy-Lausanne)導演雷尼剛薩雷茲邀請楊輝創作時,他終於打開深藏多年的記憶,面對自己生命的過去。楊輝說,《操偶師的故事》幾年前就在他的心裡醞釀著。「我知道我想要講關於『轉變』的故事,而這部作品是關於我們楊家家族,同時也是關於中國布袋戲整體的故事。父傳子、師徒傳授的這種技藝傳統,其實相當的脆弱,以我們家裡來講,幾次差點無法薪火相傳,差點變成熄燈號。」他強調,即使是今日,這行的專業知識也還是面臨失傳危機,必須要想辦法傳承下去,這文化遺產不只是屬於中國人的,而是屬於世上所有人。
《操偶師的故事》不僅是楊輝的家族自傳故事,也融合古老中國傳統藝術,並與時代歷史相呼應。全劇由楊輝負責舞台設計,自行雕刻和操作戲偶,操偶人也是演員。全黑舞台上沒有綵樓戲台,而是以台灣視覺藝術家葉怡蘭設計的多媒體影像,展現潑墨畫「空」的意象。澳洲作曲家科林.歐佛(Colin Offord)的民族風音樂取代鑼鼓。劇中令人嘆為觀止的傳統掌中技藝術展現,還有許多動人的場面:無聲的父親,面對象徵共產黨的巨龍,巨龍抓走老偶師,將他戴上叛徒、反革命的牌子,遊街示眾;楊輝的弟弟決定流亡美國時心中的掙扎;身為家族技藝的唯一傳人,年輕的操偶師感覺舉目無親的孤單,只有身旁的戲偶為伴。小男孩斷斷續續的笑聲貫穿全劇,讓該劇輕盈了起來,但文本血淚泣訴的,卻是與這些華麗布偶們形成強烈對比的古老元素:背叛。
傳一盞燈 與人與時變化的傳統
《操偶師的故事》鮮少以口白呈現故事,情感表達與表現手法相當委婉幽微。例如一幕,楊輝帶領觀眾看著爺爺在茶館作戲、父親被黑暗的勢力帶走還有在大海漂蕩的自己,「最終我把一盞燈交給我的學生,希望父親的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布袋戲的傳統本身沒有改變,但每一代的傳人,都加上一點自己的風格,受到偶師本身性格,以及當時時代的影響。傳統是人為的,時代在變、人為在變,傳統不能一成不變。布袋戲演出可以很寬廣。」人們常把傳統的布袋戲與現代的布袋戲看成兩件事,然而對楊輝而言,古老的技術流傳至今,是在不斷地改變中。他不斷思考著:「當年我是這樣學會這項技藝,加上了我自己的經歷,以及我如何將這樣的技藝傳承給下一代。」
《操偶師的故事》首演於去年一月,七月在亞維儂藝術節演出時亦獲得好評。留著布袋戲血液、歷經生活磨練後對人情的洞悉、結合創新的劇場元素,展現這一幕幕操偶師的故事,不僅獨特、深妙、又私密而跨越界限,頗能引發共鳴。楊輝這位來自亞洲的布袋戲傳人,在西方舞台展示了東方偶戲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