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交響樂團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國、奧地利
「作品周年」「女性」成焦點 多樣策劃吸引樂迷興趣
過去幾年的新冠疫情,造成音樂會演出的長時間停擺,重創了古典音樂市場。在龐大虧損的壓力下,德奧各大樂團使出渾身解數,設計各式各樣的樂季節目亮點,以吸引觀眾的興趣。 柏林愛樂 主打「作品周年」 有別於過去聚焦「作曲家周年」的主題設計,柏林愛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在2025╱2026新樂季改以「慶祝作品周年」作為節目亮點,一口氣推出了華格納《尼貝龍指環》系列(首演150周年)、布拉姆斯第1號交響曲(首演150周年)、比才《卡門》(首演150周年)、史克里亞賓第3號交響曲(首演120周年)、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首演180周年)、巴爾托克《奇異的滿洲人》(首演100周年)等曲目,全部由首席指揮佩特連科(Kirill Petrenko)率團演出。
-
焦點專題 Focus 德國、奧地利
窮竭心力展創意 故步不離守票房
2024/2025 樂季,德奧系的樂團展露出兩極化的特色:德國方面,樂團奇招盡出,在節目設計與主題規劃上展現創意;奧地利方面,則依舊保守,選擇打「明星牌」與「經典曲目」來鞏固票房。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奧法
人事搬移新氣象 群雄並起掀風雲
隨著多個交響樂團的人事更迭,新任總監、首席指揮陸續上任,各團的新樂季節目也呈現了不同的企圖心。如新任柏林愛樂首席指揮佩特連科不但排出了馬勒,還擴及與馬勒同時代但樂迷較為陌生的蘇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新任首席指揮尼爾森斯則主打「舊、新、少見」的兼容特色,還關注到克拉拉.舒曼的兩百周年誕辰。而適逢貝多芬的廿百五十年誕辰,各式各樣的貝多芬,當然會在各大音樂廳回響不斷
-
焦點
開國千年話音樂
今年奧地利各地正在熱熱鬧鬧地慶祝開國一千年紀念,其首都維也納是如何由一軍事要塞演變爲今日衆人心目中「音樂之都」? 只有知道了這幾近神話般的音樂重鎭形成的經過,才能深入了解奧國人引以爲傲的音樂遺產究竟是如何累積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