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
-
達人推薦
錢南章是少數我認為值得一聽的台灣當代作曲家
三月份的節目非常豐富,首先就管弦樂來說,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是首選。我很不願意湊熱鬧,但是布隆斯泰特和布商大廈確是少數我誠心尊敬的組合。呂紹嘉的每場音樂會都值得用紅筆圈下來備忘,他的演奏紮實而發人深省,有心人不妨比較他和萊比錫的兩個版本孟德爾頌四號交響曲,而老呂的雷斯匹基《羅馬之松》也保證刷亮聽眾耳朵。 作曲家發表會方面,錢南章是絕少數我認為值得一聽的台灣當代作曲家,他的作品兼具樸實內斂的才華與堅實的技術底子,和聽眾間進行一種智性的對話。這次「一棵開花的樹」發表會,我也想聽聽怎麼開法。本土音樂家方面,我推薦「拉縴人」男聲合唱團音樂會和吳天心小提琴獨奏會。拉縴人本是成功高中校友團,這樣的業餘團體如何能經營得這麼好、水準如何維持得這麼高,確是奇蹟,值得觀摩。出身宜蘭的吳天心上次和北市交合作維尼奧夫斯基,雖未成熟但可見潛力,是個傑出新秀。 傳統節目方面,我對亦宛然掌中劇團《驚見虹霓關》和漢唐樂府《新荔鏡記》有相當的期待,這兩個團體都默默為傳統創新做謹慎而前瞻的嚐試,這次亦宛然的跨界幅度將會更大一點。
-
音樂
真正的歡樂,是件嚴肅的事
布隆斯泰特採取徐緩處理,讓每個強奏充分鳴響出來,從指揮手勢收尾動作,筆者甚至懷疑他的音色潔癖已經到了連殘響都完美要求的程度。他的音樂段落性強,樂句切割分明,表現慢板段落,起初確有不夠瀟灑的感覺。但隨著樂曲進入快板,工整的架構、堂皇的氣質、穠纖合度的輕重對比,才把一個完全不同的貝多芬形貌揮灑出來。
-
焦點
異曲同工的兩德樂團
自東西兩德統一後,大德國似乎突然間又回到二次世界大戰前的風采。但是除了政治、經濟的問題之外,在人文及藝術方面事實上已存在著些許的差異。在音樂方面,雖然歷史上幾個著名的音樂重鎭,如萊比錫、德勒斯登等再度與我們所熟悉的德國又連在一起了,但是現今兩德交響樂團卻有著明顯的差異。 首先,在樂團的體制方面,德東的樂團分類並沒德西那麼多,德東的樂團皆以「交響樂團」命名,其所差別的只有地名而已。而在性質上的差異也大概分爲專爲演奏管弦音樂而成立的交響樂團,和在歌劇院伴奏的管弦樂團,比起舊西德的結構可算是簡單多了。在德西的大城市中經常同時擁有廣播樂團、城市交響樂團、愛樂交響樂團、室內管弦樂團、歌劇院樂團等,再加上各個大小城市都有一個音樂協會(Der Musi-kverein),因此也有一些特殊性質的樂團便由此而生,例如德國新交響樂團(Das neue Orchester),一個講求以當代樂器演奏當代音樂的樂團,便是由科隆音樂協會所支持的;而德東的樂團卻多由政府成立。 其次,在樂團演奏風格上,德東的樂團似乎比德西的樂團來得「守舊」。聲音不若德西樂團那麼音響化,特別是低音域那麼沉重厚實。以柏林愛樂爲例,它的低音弦樂的聲音比較偏好類似低音大提琴渾厚的聲音,而德東的樂團如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在這方面便以較多大提琴優雅甜美的聲音處理。而在介於弦樂與銅管之間的木管部分,德東的木管似乎比德西的木管較爲溫潤一些,少了一些金屬聲的激情,但也失去了獨奏的亮麗燦爛。另一方面,影響樂團整體音色甚鉅的銅管部分,比較上卻與木管相左,德東樂團的銅管整體上比較嘹亮,齊奏的樂句時有如行雲流水般的淸淨亮麗,與德西雄武厚沉的感覺是截然相異的。或許對於長期藉由Hi-Fi音響接觸這些樂團的聽者而言,德西的樂團似乎較能滿足大功率輸出的飽滿感;然而,德東樂團能發出層次淸晰且悠揚的樂音,這不也正是音響玩家追求的聲音之一? 大致說來,兩德樂團皆保有相當的德國音樂風格,畢竟那是日耳曼的文化資產,不是短時間可改變的,而由於人事分隔所造成的差異,或許是理性與感性的差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