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棉花田的孤寂
-
戲劇
資本主義時代的荒涼競逐
戈爾德斯在一九八五年法國對資本主義心理疆域展開的探勘,在二○一八年的台灣未見偏差與過時。不斷汰換器物以求續存的經濟結構,離奇將自己拋進了心理時空相對停滯,且使全球地理邁向均質化的空間。另一方面,沉浸式劇場不等於非傳統觀演關係。當心理上雙方並未形成互動,作品內部又缺乏可依循的脈絡性解釋時,在這場對資本主義而言位於非中心空間所展開的幽微抗衡裡,觀眾更進一步被推往作品的外緣。
-
戲劇
在語言中展開的戰爭
我們必須在時間的進程中,透過耳機解消我們與語言(而非表演者)之間的距離。換句話說:語言不只屬於表演者,也屬於觀眾。觀眾與表演者一道,同樣在語言之海中體驗友誼或個體的生成及撤回,所以並非表演者的角色決定了語法結構與語言的因果性(歸因)位置,而是相反地,作為觀眾的我們以視覺化的空間與距離,填充、包圍、讓出或重新覆蓋了這兩個表演者的位置。
-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導演暨音樂家
羅蘭.奧澤 在對話中 探尋無所不在的慾望
自從二○一六年與印度舞蹈家阿露西.穆耿訪台演出《印X法交鋒》後,羅蘭.奧澤(Roland Auzet)似乎就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接著就與編舞家瓦旦.督喜合作了《尋,山裡的祖居所》,今年則將他在多個城市執導過的《在棉花田的孤寂》帶來,以戶外沉浸式劇場形式演出。奧澤表示,戈爾德思這齣作品最撼動他的主題就是「慾望」,這回他邀請徐堰鈴與王安琪兩位女演員擔綱,希望通過兩個女性角色,從一種「普世性的眼光」來看待慾望的問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慾望耕出一畝荒蕪
戈爾德思的《在棉花田的孤寂》
如果死亡必須要發生,那麼語言讓我們反思過程,雙方的大段獨白織成哲學的對話錄,《在棉花田的孤寂》是戈爾德思此類文本的巔峰之作。開頭指示,作者即以「非法交易」題點本戲。「故事」隨交易關係鋪陳交鋒樂章:商人向路過的顧客搭話,進而展開對慾望的辯論。就在言語已無能負荷彼此的較量,結尾懸落在顧客的問句:「那麼,用什麼武器?」。
-
歐陸劇場
哲學與戲劇
戲劇對話的書寫其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劇作家創作時實不必自我設限。曲高和寡之慮亦屬多餘,德國導演雷德爾執導的《饗宴》、法國導演薛候自導自演戈爾德思的《在棉花田的孤寂》,正好是兩個絕佳的例證。
-
歐陸劇場
戈爾德思:法國95年度最熱門的劇作家
「說到底,戈爾德思是唯一一位讓我感到興趣的新劇作家。」──海納.謬勒(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