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宮西宮
相關文章 3 篇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在香港 可以有多政治?
從「九七回歸」之後,香港的表演舞台上少不了切入政治議題的劇場創作:從進念嘲諷的「東宮西宮」系列,到陳炳釗啟始「新文本運動」探索香港社會現實以至全球化的普世議題,到近期也有多位女性編劇/導演推出關注社會政治的創作。作為一個政治性的場域,對香港來說,劇場的使命不只是在藝術上回應本土,更是在政治上堅守一方自由的土壤。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奕華評注-無父的年代,林奕華劇作中的「父」情結
父親,為「殺父」而存在?!
從「父親功能」這個精神分析的關鍵看來,林奕華的創作其實一直沒有離開過對於「男性」的思考。從《愛的教育》系列通過對教育制度的嘲諷質疑,敷演出社會作為「父親」的「醜怪形構」;到「東宮西宮」系列諷刺香港特首的「父親」形象;到《包法利夫人們》點出「市場」這個「絕對父親」的無堅不摧。林奕華劇中的「父親」無所不在,因為「殺父」是林氏劇場中的必然。
-
香港
「鬧」過之後,要有行動!
《東宮西宮》首演時的一場〈鬧的根源〉裡一個演員說:「鬧完過後要有行動,鬧才有意思!」筆者認為,脫離殖民統治後,香港人的政治意識方正萌芽。若民主真是大眾所望,政治劇場除了成為一個對現存狀況宣洩不滿或坐聽道理的管道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一個平等的方式,讓大家參與、認識和反思自己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