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桑
-
舞蹈
我們不要跳八股!但然後呢……
「科班生」是指受正統教育出身的專業人士;在黃懷德編作的《科班生之舞》,指的當然是舞蹈專才,更在這個作品中鎖定「舞者」的養成,反思廣納東西方舞蹈風格技巧的訓練對「舞者」產生的影響。 將近70分鐘的《科班生之舞》明顯切分為上、下半場。前半約35分鐘,由黃懷德獨舞;後半則以《春之祭》為樂,由5位舞者演出。僅管上、下半場,不管在編制或音樂的選取都大相徑庭,卻口徑一致突顯:「多元動作風格訓練」如何在「身體容器」造成動作美學的衝突。 在上半場,黃懷德用非常簡單的基本動作操演,明白展示芭蕾和戲曲身段兩種東西動作訓練的美學差異: 他站在舞台中心,將舞台分為左右兩半;同時,他也將身體切為兩半,一半展跳是西方的芭蕾基本動作、另一半展示東方戲曲元素抽取出來的基本動作。同樣是往身側旁舉的手臂:手心微向前、向下45度、大拇指緊貼中指,是「芭蕾」的手;但僅僅是提肘向後翻轉90度、反扣手腕、打開虎口,就成了「戲曲身段」的手。
-
CD小舖
音樂會導聆
雷史畢基《古代舞曲與歌謠》 雷史畢基向以善於運用古代音樂的素材於創作中而著名。他的《葛利果小提琴協奏曲》,便是受葛利果聖歌的感召而作,又如這張CD中的《鳥》組曲及《古代舞曲與歌謠》的三部組曲,均爲其硏究古代音樂的心得成果。 《古代舞曲與歌謠》是根據音樂學者Chilesotti所擁有的古代音樂手稿的抄寫本所作。此三部組曲各由四首曲子構成,充滿了質樸天眞的元素,但却是以最精準的管弦樂法所創作。雖然所使用的是古老的素材,但和聲頗具現代感,可視爲全新創作的當代曲目。 第一部組曲創作於一九一七年,演奏所用的樂器包括:長笛、雙簧管、巴松管、法國號各兩支,英國號、小號、豎琴、大鍵琴各一,以及弦樂器組。此組曲與雷史畢基最著名的《羅馬三部曲──羅馬之泉、松、節慶》相較之下,亦具有多彩的管弦樂效果。第二部組曲完成於一九二三年,樂器編制增加了高音短笛、長笛、小號、大鍵琴各一,二支豎笛及伸縮號、定音鼓各三。第三部組曲完成於一九三二年,全部只使用弦樂器。 此張專輯優異之處除了演奏詮釋極佳,錄音更是均衡完美。音樂與音響的偉大結合,以此爲代表。 荀伯格《昇華之夜》 《昇華之夜》或譯爲《淨夜》,是當代音樂大師荀伯格於一八九九年的創作。此曲原是爲室內樂合奏團(六重奏)所創作的作品,一九一七年他將其改編爲弦樂團的合奏曲,一九四三年又將此弦樂團版重新修訂。 《昇華之夜》的創作運用了大量的擴張性曲調,可說是荀伯格創作無調性的十二音列音樂之前期作品。作品中充滿了無調性音樂游移不定的感覺。作品標題《昇華之夜》Verklrte Nacht是取材自德馬(Richard Dehmel)的同名詩作。此曲淸冷感性的氛圍便是由此詩中而得。 詩的內容是敍述一對戀人走在寒冷月光下的森林,女方吿訴男方她已懷有別人的孩子,她確信(在她遇見目前的男伴之前)由於母愛的本能,至少使她發現了生活的目的,儘管生活並不如意;男方有感於當時月夜迷濛的氣氛,十分體諒女子的處境,相信只要他們眞心相愛,這個未出世的小孩必將眞正屬於他們倆人。於是擁她入懷,緩緩前行。 卡拉揚以極具官能式的美感詮釋此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