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CD小舖 生活藝訊廣場/CD小舖/音樂會導聆

音樂會導聆

笛韻心聲──台北長笛室內樂團九重奏之夜

12月2日 19:45

國家音樂廳

台灣弦樂團94年冬季音樂會

12月8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昇華之夜──台北愛樂室內管弦樂團

12月4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情鍵春秋──歐森與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

12月9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普契尼三幕歌劇《杜蘭朶公主》

12月7〜11日 19:00

國家戲劇院

不朽的巨人──貝多芬

12月16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貝多芬的英雄形象

12月20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動物狂歡節──孫越叔叔說音樂故事(之三)

12月18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第四十八屆彌賽亞演唱會

12月21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雷史畢基《古代舞曲與歌謠》

雷史畢基向以善於運用古代音樂的素材於創作中而著名。他的《葛利果小提琴協奏曲》,便是受葛利果聖歌的感召而作,又如這張CD中的《鳥》組曲及《古代舞曲與歌謠》的三部組曲,均爲其硏究古代音樂的心得成果。

《古代舞曲與歌謠》是根據音樂學者Chilesotti所擁有的古代音樂手稿的抄寫本所作。此三部組曲各由四首曲子構成,充滿了質樸天眞的元素,但却是以最精準的管弦樂法所創作。雖然所使用的是古老的素材,但和聲頗具現代感,可視爲全新創作的當代曲目。

第一部組曲創作於一九一七年,演奏所用的樂器包括:長笛、雙簧管、巴松管、法國號各兩支,英國號、小號、豎琴、大鍵琴各一,以及弦樂器組。此組曲與雷史畢基最著名的《羅馬三部曲──羅馬之泉、松、節慶》相較之下,亦具有多彩的管弦樂效果。第二部組曲完成於一九二三年,樂器編制增加了高音短笛、長笛、小號、大鍵琴各一,二支豎笛及伸縮號、定音鼓各三。第三部組曲完成於一九三二年,全部只使用弦樂器。

此張專輯優異之處除了演奏詮釋極佳,錄音更是均衡完美。音樂與音響的偉大結合,以此爲代表。

荀伯格《昇華之夜》

《昇華之夜》或譯爲《淨夜》,是當代音樂大師荀伯格於一八九九年的創作。此曲原是爲室內樂合奏團(六重奏)所創作的作品,一九一七年他將其改編爲弦樂團的合奏曲,一九四三年又將此弦樂團版重新修訂。

《昇華之夜》的創作運用了大量的擴張性曲調,可說是荀伯格創作無調性的十二音列音樂之前期作品。作品中充滿了無調性音樂游移不定的感覺。作品標題《昇華之夜》Verklärte Nacht是取材自德馬(Richard Dehmel)的同名詩作。此曲淸冷感性的氛圍便是由此詩中而得。

詩的內容是敍述一對戀人走在寒冷月光下的森林,女方吿訴男方她已懷有別人的孩子,她確信(在她遇見目前的男伴之前)由於母愛的本能,至少使她發現了生活的目的,儘管生活並不如意;男方有感於當時月夜迷濛的氣氛,十分體諒女子的處境,相信只要他們眞心相愛,這個未出世的小孩必將眞正屬於他們倆人。於是擁她入懷,緩緩前行。

卡拉揚以極具官能式的美感詮釋此曲,在冷冽理智的音符中蘊藏濃烈深遠的情感,深得此曲精髓。

布拉姆斯《第1號鋼琴協奏曲》

一八五三年,年方二十歲的布拉姆斯與舒曼夫婦結識,五個月後他已無可自拔地愛上了克拉拉。據可信的報導,舒曼在聽到克拉拉可能懷了布拉姆斯的孩子時,憤而將他們的結婚戒指投入結冰的萊茵河中,自己也投河企圖自殺。而舒曼的自殺未遂,加深了布拉姆斯的不安,這首d小調鋼琴協奏曲等於是其內心情感的吿白。

舒曼於一八五四年二月二十七日投河,同年三月被送到精神病院。此時布拉姆斯已完成《雙鋼琴奏鳴曲》但並不滿意。隨後他將第一樂章改編爲管弦樂,原想做爲交響曲的第一樂章,最後才決定做爲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則由早先已計劃創作的《降福經》Benedictus移植過來,終樂章的輪旋曲則是經再三推敲的結果。其間並接受克拉拉及好友姚阿幸的建議修改多次,全曲在一八五八年二月完成。

此曲是布拉姆斯第一部大規模的管弦樂作品,雖然在技巧上並未臻完美,但處處可見其靑年的沸騰熱情,與不斷往前衝的活力。本輯的演奏者道格拉斯(Barry Douglas)正具有如布拉姆斯創作時的靑年才氣,不但氣質相符,詮釋更是動人。

普契尼《杜蘭朶公主》

《杜蘭朶公主》是普契尼生前最後一部作品,燦爛壯麗的場景與愛恨分明的戲劇情節都較其以往的作品略勝一籌;但遺憾的是在此作接近完成之際,普契尼便病故。他的學生阿爾方諾(Franco Alfano, 1875-1954)根據他留下的草稿,繼續完成普契尼未竟的志業。此劇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於米蘭的史卡拉劇院首演。

故事大意:殘酷的公主杜蘭朶規定追求她的人必須答對三個謎題,否則就要砍頭。一位不知名的王子(卡拉富)却意外地解答了這三個曾經令許多人斷頭的謎題,王子對大失所望的公主說:若能在天亮之前査出他的名字,便不須嫁給他,而且他也願意將頭奉上。於是公主派人刑囚王子最忠實的僕人柳兒,但柳兒却以死明志,表示絕不透露主人的名字(普契尼的音樂就寫到柳兒自殺爲止)。此時杜蘭朶公主才猛然了解到何謂眞正的「愛」。

這個作品是西洋音樂史上少數以中國歷史爲背景的歌劇作品,劇中運用了多首中國民歌的旋律,十分動聽,尤其是多次出現的〈茉莉花〉旋律,更爲國人所熟悉。

這套唱片是公認最佳的《杜蘭朶》錄音版本,無論樂團演奏、演唱詮釋、錄音音效均爲上上之選。

貝多芬《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

一般學者硏究過貝多芬的音樂後,都會發現其中具極強烈的戲劇性張力,但一般人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九首交響曲,而忽略他對戲劇音樂所投入的心力。貝多芬總共創作過十一首與戲劇有關的序曲,但其中《費黛里奧》是目前僅存完成的作品。

其中最早完成的是取自芭蕾舞劇《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之序曲。當初由義大利籍舞者及編舞家Salvatore Vignò所設計的舞蹈及場景已不復存在,僅有此序曲流傳。此劇的故事來源很多,但主要得自普羅米修斯的神話傳說;傳說他藉著由天庭盜取的火種使得二個泥塑人像──亞當及夏娃成爲具有生命的「人」,並獲得酒神、潘神、太陽神及繆思女神的幫助,使二人擁有七情六欲及藝術與科學的涵養。

此部作品完成於一八〇〇至〇一年間,並於一八〇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於維也納的霍夫堡劇院首演。序曲的主體是以穩定飽滿的C大調寫成,在短暫而穩定的序奏前導之後,逐漸進入熱烈激昻的高潮。

本輯完整收錄貝多芬十一首序曲,對於還不習慣貝多芬長大交響曲作品的愛樂者,五至十三分鐘長度的序曲剛好可以用來熟悉貝多芬特有的音樂語彙。

聖桑《動物狂歡節》

聖桑在一八八六年二月爲巴黎友人主持的音樂會寫下膾炙人口的管弦作品《動物狂歡節》。另一說法是,這部作品在聖桑心中醞釀已久,有一天他心血來潮一股腦地寫出來,企圖透過對動物形態之模仿來達到敎導學生認識其他類型的音樂,而非僅只有鋼琴一種。

這部作品使用了兩架鋼琴、一組弦樂四重奏、長笛、單簧管及木琴,有時也被改編以管弦樂團演奏。其中所描述的十三種動物,有的是單純的模擬動物,有的則暗藏隱喩。例如:〈天鵝〉是某位大提家;〈烏龜〉以倍低音大提琴緩慢地演奏奧芬巴哈作品《地獄的奧菲歐》中的康康舞曲,隱喩奧芬巴哈;〈大象〉是白遼士《浮士德天遣》中〈精靈的芭蕾〉一曲;〈化石〉的旋律則取自聖桑《骷髏之舞》、兒歌《小星星》及羅西尼之歌劇《塞維里亞理髮師》的〈我聽到一縷歌聲〉;〈鋼琴家們〉則以雙鋼琴演奏的型式諷刺鋼琴家練琴時手忙腳亂的情景。

由於曲中善意地運用多位大師的名曲加以戲謔和嘲笑地改編,因此這部作品在聖桑生前從未完整出版過,只有〈天鵝〉一曲例外,也許是怕激怒有關的音樂家吧!整部作品在一九二二年聖桑死後才正式出版。

韓德爾《彌賽亞》

一七一〇年韓德爾前往英國發展,他所創作的義大利式歌劇極受當時英國人的喜愛,一七二〇年他成立歌劇公司。一七二八年約翰.蓋伊(John Gay)的《乞丐歌劇》在英國大受歡迎,使得韓德爾的歌劇事業一夕之間瓦解,六個月後便宣吿破產。一七二九年他成立的新的公司,但情況仍未見好轉,此時他才體會到義大利式歌劇已走到了盡頭,他只得暫時休養生息。

一七四一年夏天韓德爾接受委託創作神劇《彌賽亞》,他以二十四天的時間完成這部曠世鉅作的譜曲。在作曲期間他把自己禁閉在倫敦家中,就連僕人送來的飯菜也常動都不動。當他寫完最著名的〈哈利路亞〉大合唱後,韓德爾自己感動的淚流滿面說道:「我看到天堂就在面前,也見到偉大的上帝本人!」

一七四二年四月十三日此曲由韓爾德在愛爾蘭的都柏林親自指揮首演。英王喬治二世也駕臨聆賞,當樂曲進行至燦爛昇華的〈哈利路亞〉大合唱時,喬治二世深受感動,不禁起立聆賞,其餘臣民亦相偕起立,以示敬意。從此相沿成習,演唱至此,聽衆也都起立聆賞。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