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
-
戲劇
這一年,我們還聽相聲嗎?
在《北曲.三十而麗》開場時,主持人謝小玲介紹此次演出為傳統段子,也是曲藝中的「經典」,話鋒一轉言道:「脫口秀為速食笑話。」以脫口秀對比傳統相聲並非新的概念,王重陽等人著作的《相聲:屬於華人的脫口秀》便將兩者連綴在一起。隨著薩泰爾娛樂帶動本土脫口秀娛樂產業,獲得不少觀眾的回響,也同時帶來許多炎上與紛爭,刀刀見骨的唇槍舌戰,滿足了嗜血的觀眾品味。若說相聲是華人的脫口秀,拐彎抹角的調侃和諷刺顯得溫和許多,在台灣的相聲表演段子中,也大多採迂迴或點到為止方式,不若脫口秀般的一針見血,是兩者風格差異所在。 在相聲表演裡,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與群口相聲,主要以人數作為區別,單口相聲的演員獨挑大梁、出入敘事與代言之間,而對口與群口相聲演員則或逗或捧各有分工。相聲和脫口秀都是運用語言、藉由段子逗笑觀眾,形式方面脫口秀又似於單口相聲,兩者最大差別在於脫口秀以召喚當代觀眾的共同經驗和記憶為主,因具有社會共感較易渲染傳播,或引發共鳴、或開啟爭端,且其表演門檻低,不需拜門學藝、全憑個人舞台魅力,更甚之,互揭瘡疤、名人扒糞等等,以腥風血雨作為號召。(註1) 此前台大經濟學系學生會政見歧視事件中,或有輿論以為此乃受到薩泰爾脫口秀系列節目的影響,(註2)霎時間引發不少討論,曾博恩曾回應脫口秀是「表演」,應區分說話的場域關係,(註3)但也難以擺脫社會責任的問題。當然,並非相聲就不會引發爭議,以往所謂的「葷口」相聲常圍繞在性暗示也讓不少人嗤之以鼻,然目前台灣的相聲表演已少有葷口,大多透過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展現「說學逗唱」四大面向。
-
戲曲
「滑稽」與「戲」的關係
調笑戲弄、諷刺滑稽,一向只求效果,不究邏輯思維。然而受制於寫實風格與傳統嚴謹的編劇手法,這兩齣「滑稽戲」原本擁有的一雙超現實的想像翅膀,不但中途折翼;與其他正統的戲曲劇種較之,它更顯得貧弱蒼白。
-
焦點
上台一鞠躬,四十年頭一回
浙江滑稽劇團的前身,是隸屬於曲藝團中的滑稽組。這個團體創立於滑稽興盛時的五〇年代,至今剛好屆滿四十年,不過卻一直和曲藝團體相提並論,九七年的二月始獲准獨立門戶,正式更名爲「浙江滑稽劇團」。目前全團共有演職員三十三名,而靑年演員就佔有半數以上,可稱得上是一支活力的輕騎兵;該團先後排演過優秀的經典劇目《七十二家房客》、取材於傳統戲曲的《唐伯虎點秋香》、《蘇州兩公差》等大型的滑稽名劇。 近期則陸續排演出《拆穿西洋鏡》、《大路朝天》和《究竟誰是爹》三本大型的滑稽新作,每齣戲平均都有超過百場以上的演出經歷,特別是此次訪台劇目中也將《究竟誰是爹》囊括其間,似乎想藉著上千場次的演出,以及獲頒發過無數大小的獎項,(除了戲劇類的劇目、編劇、導演等獎,該劇還榮獲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授予的人口文化獎)來贏得台北觀衆的靑睞與認同。 《究竟誰是爹》一戲嘲諷的是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敍述男主角包德志(得子),爲了生兒子停妻再娶,甚至在產房來個大掉包的荒唐行徑。而除了《究竟誰是爹》這齣現代背景的戲外,浙江滑稽劇團此次也要演出傳統背景的《蘇州兩公差》,主角是兩個好打不平的公差,爲了替老百姓申冤,乾脆假扮成欽差大人,結果當然是眞眞假假所衍生出的種種混亂「笑」果。 在新舊的劇目選擇中,台灣觀衆當可一窺這個集結曲藝、相聲於一體的新奇劇種之奧妙,如何風靡江、浙、滬各地,好笑倒底在何處了! 文字|李翠芝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戲曲碩士
-
焦點
嚴肅擺兩旁、笑料貫全場
滑稽戲的表演是以獨脚戲、相聲等曲藝的表現手法爲基礎,兼收文明戲的特點,擅長喜劇和鬧劇,以引人發笑爲藝術特徵,講究情節滑稽、表演誇張。在歷代藝人的努力下,形成了「說、學、做、唱」四大類的表現手段,尤其是「說」與「唱」是區隔和其他劇種混淆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