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議題
-
戲曲 讓「青世代」發光
一心戲劇團《雙身》 用性別議題書寫親情課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於去(2024)年推出【出角歌仔青世代】新編製作補助計畫,規定送選作品的編劇或導演至少1人、主要演員2人的年齡須在40歲以下,藉此鼓勵青年藝術家投入歌仔戲創作。經歷將近一年的發展,以及傳藝中心規劃的創作陪伴,陸續於今(2025)年5月至6月間首演。其中,由一心戲劇團帶來的《雙身》可說是極具代表性的案例。 《雙身》不僅由一心戲劇團主力培養的青年演員柯進龍執導,讓林冠妃、翟珞安、陳韡慈等青年演員領銜主演,更大膽採用了尚在就讀研究所、甫20多歲的年輕創作者黃廣宇首部歌仔戲劇本。而這部探討性別議題的作品,更是一心戲劇團繼《斷袖》之後,再度切入相關主題,並嘗試進一步深掘,找尋下一個世代的觀眾。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性別改寫 觀演翻轉
倫敦的莎劇演出可說是各色各樣、菜色豐富,這個春天在倫敦,就有賽門.戈德溫讓女演員演要角的《第十二夜》,被希爾-吉本斯演繹成愛情惡夢的《仲夏夜之夢》,被劇界喻為天才型人物的導演羅伯特.艾克執導、明星安德魯.史考特主演的《哈姆雷特》,還有比利時導演伊沃.凡.霍夫組合三齣莎劇的《羅馬悲劇》等,各有特色的舞台呈現,讓人看到莎翁劇作歷久不衰、與時俱進的魅力。
-
演出評論 Review
好一場認同、情欲與政治的走私!
不過值得尋思的是,《服》劇沒有耽溺在無限膨脹的性別議題裡,也沒有對政治現實和性別議題的強力批判。演員儀式性的換裝扮演,走位於四平八穩的舞台設計和布局,讓整齣戲的視覺氛圍顯現某種商業性、或說中產階級的氣質。我無意評價這種氣質的優劣是非,而是覺得這樣的製作格局值得玩味;它一方面滿足了部分觀眾對製作的期待,似乎也證明了中型製作的最高格局或能盡到最大的能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因為從前……」 讓現代的舞動更有溫度
從這幾十年來國際間不斷推陳出新的傳統劇場現代化,似乎可以斷言,以傳統為底蘊、反照現代經驗的作品,仍會與時俱進,成為創作者觀照傳統(地區性的或是普世的)、社會集體回應過去繫絆的註記。這樣的回望並不只是一種浪漫或矯飾,而是反映出人類存活的基本文化感知:「因為從前」所以我們現在繼續如此創作、展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傅裕惠 退一步 性別議題「玩」新意
本著從小看歌仔戲長大的情感,傅裕惠格外重視執導傳統戲曲的的機會。她從和民權歌劇團合作《情花蝴蝶夢》開始,陸續執導《飛蛾洞》、《可愛青春》與《馴夫記》等外台戲,她說:「說:「做戲曲,我會讓自己往後退一些。不像做現代劇場那樣概念先行。做歌仔戲,一定要演員好看、戲好看!」而向來致力於探索性別議題的她,也在歌仔戲的傳統邏輯中,找到新的詮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