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議聲此起彼落的第5場〈沼澤地獄〉,梅菲斯特站上抗議焦點。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穿越現實與幻想的地獄旅程(下)

    東京新國立劇場歌劇《娜塔莎》
  • 《泥巴》為朱宗慶打擊樂團第二部擊樂劇場作品,以苗栗蘆竹湳在地家族故事為本,結合打擊樂、陶瓷工藝與劇場元素跨界共鳴,形塑出根植土地、心懷家園、打拚人生的記憶聲響節奏。
    音樂

    朱團2025擊樂劇場《泥巴》全新改版首演 奔向40周年倒數100天

  • 《一萬小時》
    戲劇

    練習本身,就已值得搬上舞台

    澳洲引力神話馬戲團《一萬小時》
  • 林逸欣在劇中演奏多種樂器。
    戲劇(曲)

    全民大劇團音樂劇《腦內失控的iTunes》中秋連假登場

數位資料庫-開學季優惠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董榕森

相關文章 3 篇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緬懷台灣國樂教父──董榕森

    國樂名曲《陽明春曉》的作曲家董榕森,多年來在台灣國樂創作及國樂教育上著力甚深,貢獻有目共睹;即使在中風後身體右邊無力活動,仍堅持學習左手寫字,持續創作不輟,並以「奕宣」之名持續發表。惜去年十一月卅日,董榕森先生因肺部腫瘤而辭世,享年八十歲。本刊特邀與董榕森先生有多年師生情誼的資深國樂指揮蘇文慶,以此文追憶並悼念大師。

    文字|蘇文慶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號人物 People 台灣國樂教育發展先驅

    董榕森 健筆不歇 繪展生命春曉

    董榕森,也是現在我們所尊稱的「奕宣老師」,只要見過他的面,就可以感受到這位謙謙文人風範中、吐露著堅毅的氣質。他所創作過的,不僅僅是這些聽來沒有壓力的小曲,那首為多少吹笛人型塑出「玉樹臨風」印象的《陽明春曉》正是出自他的筆下。無論是教學、演奏或推廣,要說台灣國樂歷史的發展軌跡,董榕森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號人物。

    文字|李秋玫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中國音樂的省思 從董榕森樂展談起

    欣賞國樂的人口一直都不普遍,要思考的問題自然不少,要做的事也很多,而在思與行之間,聽衆的反應是珍貴的。

    文字|翁志文
    第14期 / 1993年1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