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可.蘇布利陽托
-
舞蹈
跨越海洋的彼此凝視 探問「我」與「我們」
原住民身分認同與自我認同,對「原民藝術家」來說,總意味著千絲萬縷的糾葛。2017年,瓦旦.督喜(Watan Tusi)的《尋,山裡的祖居所》,與艾可.蘇布利陽托(Eko Supriyanto)的《哭泣賈伊洛洛》、《Balabala》,在兩廳院新點子舞展首次相會,兩人詰問著自身的傳統,也凝視彼此的當代。演出結束後,兩人在餐敘席間,意外地對「原民藝術」有了火花十足的討論,而《Ita》與《AriAri》的跨國合作,便是在此碰撞中展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提案4:跑吧!走吧!到自然裡 把身體交給環境,看看會長出什麼
TAI身體劇場
疫情打亂了TAI身體劇場的腳步:演出延期、發展中的計畫行程延宕,就連舞團棲身的工寮也被房東告知要收回轉售但TAI仍能把日子過得充滿堅定的動感,身體訓練依舊進行,沒有演出的生活放緩節奏,種菜、煮飯,還有重返最能沉澱內在的儀式織布。期待在未來的新家,在生活的重返之後,也讓排練和創作自然而然地發生。
-
舞蹈 蘇布利陽托的舞蹈自傳
跟著《鹽》 潛進身體海洋的最深處
繼二○一七年首度訪台演出的《哭泣賈伊洛洛》與《Balabala》,印尼編舞家艾可.蘇布利陽托「Jailolo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鹽》將在八月在台北演出。這支蘇布利陽托的獨舞,匯集了二○一三年編舞家返鄉創團,回望原鄉文化地理與自身舞蹈史的身體研究,呈現了他對水下世界的個人感知,並連結到他的舞蹈生命史。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印尼艾可舞團、山海塾
盛夏七月,有幸能夠欣賞到來自他方舞蹈。2017新點子舞展,印尼艾可舞團的編舞家艾可.蘇布利陽托,將帶來揚名國際舞作《哭泣賈伊洛洛》與《Balabala》,前者自受創海洋發想,為印尼哈馬黑拉島生態請命,恰與台灣近日延燒議題遙相呼應,後者由五位女性舞者,解構男性主導的傳統戰舞,為土地與性別發聲。 此外,曾經四度來台,帶來精湛舞踏技藝的山海塾,從《卵熱》、《寂靜》、《響》,乃至《影見》,展現與土方巽、大野一雄黑暗舞踏風格,截然不同的身體脈絡,自魂靈躁亂,轉而走向沉靜簡單,同時又帶有東方神秘與魔魅視覺。本次天兒牛大帶來最新舞作《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從中文象形文字「回」出發,容納時序更迭、萬物生死循環,讓人備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