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愛樂與指揮薩卡里.奧拉莫。
    焦點專題 Focus

    柏林愛樂印證神之存在 馬勒精神完美的傳承與昇華

  • 馬勒頭像。
    焦點專題 Focus

    暌違30年終於登場 RCO與BFO精湛演繹

  • 芝加哥家交響團與指揮梵志登演出現場轉播。
    焦點專題 Focus

    CSO鋪展鐵漢柔情 N響工整中打開天堂之門

  • 馬勒的孫女瑪麗娜・馬勒。
    焦點專題 Focus

    數字之中見感動 全世界馬勒愛好者的歡欣慶典

陳思宏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黎仕祺

相關文章 2 篇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他們,讓你看到「好的設計」!

    台灣劇場設計環境雖然艱困,但仍有前仆後繼的藝術人才甘願投入,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展現創意的爆發力。藉由這次介紹PQ國際大展的機會,我們也來看看幾位正在台灣劇場裡On the Go的設計師,如何思考與創作他們的舞台。

    文字|林敬原
    第175期 / 2007年07月號
  • 現象視察

    那前台的燦爛與後台的艱辛!

    「台灣的劇場環境差!」已經不是一句新鮮話兒了。在一切工作時間被壓縮、演出折舊率高,又消耗人智慧的環境條件下,舞台設計能被允許使用的「材質」,確實會達不到理想。若是對環境沒有理解與諒解,台灣劇場界的低報酬率,絕對會嚇跑很多年輕創作者;讓合作雙方保有一些退讓的空間,工作能量就會多持久些。除了緬懷共同的美好過去,年輕的下一代讓我們更樂於期待不可知的未來。

    文字|傅裕惠
    第126期 / 2003年06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