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詠珊
-
音樂
卸除具象情境 用音樂看見內心畫面
劇場理論課總是會提到這麼一段:「Theatre」(劇場)字根來自希臘文「theatron」,意指「觀看的地方」。究竟怎麼會有演出在開演前,發給觀眾一人一副眼罩,要大家閉上眼睛觀看呢? 這是臺中國家歌劇院2025 Arts Nova推出,由櫻井弘二擔任作曲與音樂總監、鄭詠珊導演與編劇的《湖底之鬼》,以7名演員加上6位樂手分奏琵琶、木琴、大提琴、二胡與鋼琴的編制,改編《聊齋誌異》中的〈王六郎〉這則描寫漁夫與水鬼「人鬼跨界」情誼的故事。行銷文案以「音樂說故事劇場」(Storytelling Theatre)為定位,看似融合說書(storytelling)與音樂劇場,實則難以明確定義因無前例可循,自然也無類似作品可以類比。
-
音樂
道別的那首歌,在天河的盡頭回響
來到這個世界,像是一個「獲得」,卻也必須不斷學習「失去」。而當失去毫無預警地降臨時,如何接受悲傷的事實,則是一門終其一生的課題。2024年在高雄衛武營「小時光」系列首演、深具溫度與想像力的作品的《天河旅記悲 歡 離 愁》(下簡稱《天河旅記》)當時廣受觀眾好評,將在6月中北上演出,帶來全新感動。 《天河旅記》是一場融合六重奏與說書人聲音魔法的音樂說故事劇場,觀眾將隨著悠揚的旋律與多變的角色聲線,搭乘一列夢幻的銀河鐵道,踏上一段穿越悲傷、擁抱療癒的心靈旅程。 自1993年定居台灣的作曲家櫻井弘二(Koji Sakurai),從流行音樂製作人轉身成為跨界創作者,作品涵蓋音樂劇、舞劇、打擊樂、電影配樂、國樂、合唱等領域,曾擔任「高雄世運」與「台北世大運」開幕式的音樂總監,長年與國內眾多表演團體合作無間。櫻井弘二擅長「以音樂說故事」,《天河旅記》正是他最具個人情感與哲思的代表作之一。 本作靈感來自日本作家宮澤賢治經典作品《銀河鉄道の夜》,這是一部因親人驟逝而誕生的童話,也是一段療癒失落、同時尋找希望的哲理寓言。櫻井弘二說:「宮澤賢治因為妹妹離去的哀傷,從東北搭上火車一路往北,跨海經過北海道、續往庫頁島回來之後寫下這個故事。」 2005年,櫻井弘二首次以該作品為基礎,應國家兩廳院之邀創作多媒體音樂劇場《銀河鐵道の夜》,2006年更赴上海當代戲劇節演出,原聲帶更入圍金曲獎最佳跨界專輯。2007年,他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作百人木琴版《銀河鐵道的另一夜》,選用原作旋律重新詮釋,並收錄於傳藝金曲獎入圍專輯中。2010年,櫻井再次應文建會之邀製作新版音樂劇場,並加入周東彥的影像設計。2022年,他重拾創作初心,以六重奏為編制重新打造《天河旅記》,展現更細膩、更私密的音樂敘事力。
-
舞蹈 櫻井弘二新創芭蕾音樂 蘭陽舞蹈團擔綱演出
《仲夏夜狂想曲》 舞動莎士比亞奇想
當戲謔異想的莎士比亞喜劇遇上唯美精細的俄式古典芭蕾,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當日籍作曲家櫻井弘二(Koji Sakurai)開始用音樂講故事,編導鄭詠珊和編舞林怡芬將豐富的人物角色化為張力洋溢的舞蹈,那會是如何目眩神馳的世界?改編自莎翁名劇《仲夏夜之夢》,由蘭陽芭蕾舞團擔綱的《仲夏夜狂想曲》,將如精靈施法,張演出一幕幕的關係錯綜與人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