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直擊2025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上)
30年的淬煉 辯證當下、探索未知
每年5月,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Kunstenfestivaldesarts,下簡稱KFDA)匯集全球30多部最新創作,將歐洲交通樞紐大城轉化為前衛藝術的實驗場。今年適逢藝術節創立30周年, KFDA延續以跨域精神與國際視野,展現藝術家對世界變動局勢的敏銳觀察,突顯當代表演藝術介入社會的政治力,無愧它與亞維儂、維也納藝術節並列為當代表演藝術的指標。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直擊2025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下)
30年的淬煉 辯證當下、探索未知
本屆最受矚目的藝術家,莫過於巴西女導演碧昂奇(Carolina Bianchi)。兩年前,她才以在舞台上吞下迷姦藥的《婊力三部曲》(Trilogie Cadela Fora)首章《新娘╱晚安灰姑娘》(A Noiva e o Boa Noite Cinderela),震撼亞維儂藝術節。今年她在KFDA呈現二部曲《兄弟情》(The Brotherhood),再度將身體化爲抵抗創傷的工具,透過自我剖析突顯普世的殘酷現實。從性侵惡夢甦醒,她直視藝文創作的罪惡根源。以《海鷗》的妮娜為藍本,碧昂奇指出某些男性創作者濫用權力,對女性施加身心虐待。然而,她批判的對象不僅限於男性,更涵蓋西方藝術史傳承的父權價值,及其共犯結構,包括曾經將楊.法布爾視為偶像的自己:「劇場不是無辜的,它是一個權力的場所()我們由大師們所塑造。對抗他們的同時,也背負著他們。」(註7)對她來說,儘管兄弟情誼帶來暴力與創痛的陰影,但它卻凝聚了創作團隊的向心力,成為藝術家必要的生存手段。碧昂奇透過不宣洩、不煽情、不寬恕的自我覺醒,揭露當代女性創作者內心深處的自我矛盾,並探詢藝文產業的病灶。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參與就是力量 沒有人是局外人
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是當代藝術創作的重要舞台,它對前衛、實驗藝術的追求,及跨文化、跨國界、跨領域的方向,讓藝術節的作品呈現了一種多元而自由的美。今年五月登場的藝術節,其中展演的製作多以體驗取代觀看,強調觀眾的介入與參與,透過這些作品,讓我們看到當代表演藝術的最新創作趨勢。
-
布魯塞爾
第一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
比利時的首邑布魯塞爾,正位於拉丁文化的最北端和日耳曼文化的最南端。 這樣一個文化交滙點,一方面接受地中海文化和東歐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作爲西歐文化的地理中心,又發展出多語言(法、英、德、荷等語言)的國際性視野。職是,第一屆「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即將呈現出一個跨種族、國籍、文化、語言的當代都會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