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
-
戲劇 偶戲X肢體喜劇
《布魯斯瑪莉》 以酷兒之眼笑看超人類主義時代危機
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前陣子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除了提供星鏈衛星讓烏克蘭在戰事中保有通訊能力,以及買下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並改名為「X」,大概就是和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那場雷聲大、雨一滴都沒下的世紀拳擊對決了。 然而,可能沒有很多人注意到,他旗下的另一個公司Neuralink在今年6月獲得美國監管單位批准,可以開始進行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的人體試驗,簡單來說就是生化人實驗。馬斯克想要發展出一個硬幣大小的植入裝置,改善腦損傷、失憶或精神疾病。他也相信這種技術能夠「強化」人類,讓我們不至於被日益茁壯的人工智慧取代。也就是打不過它,就加入它,或是,和它融合在一起。 像馬斯克這種認為科技可以(甚至應該)讓人類進化,增進體力、能力、精神或知識的信念,被稱為「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超人類主義試圖實踐我們過去只能在小說《科學怪人》、動漫《攻殼機動隊》中,或像電影《星際大戰》黑武士身上才能看到的情節。例如2004年,天生色盲的藝術家尼爾.哈比森(Neil Harbisson)在頭骨永久植入天線裝置,讓他能透過天線震動和骨傳導感知顏色。在因證件照含有天線、護照換發被拒而抗議後,英國政府認可天線屬於哈比森身體的一部分,也讓他成為全球第一位官方認證的賽博格/生化人。 通往(超越)死亡的路上,我/偶/猴是誰? 超人類主義,是偶戲藝術家杜達.派耶瓦(Duda Paiva)單人作品《布魯斯瑪莉》(Bruce Marie)的起點。有舞者背景的他,過去也曾進行變裝皇后演出。派耶瓦在疫情期間開始打造《布魯斯瑪莉》,延續過去擅長的半身泡沫橡膠偶。故事描述一名告別舞台的變裝皇后「瑪莉」,退休後成為在科學實驗室打掃的清潔工「布魯斯」。她/他救出了一隻妝容豔麗的猴子「瑪芬」,牠因實驗被植入晶片而意外獲得超能力,卻也因為長年待在實驗室,雙腿形同虛設。透過一名酷兒的視角,加上多角扮演與半身偶的形式,派耶瓦同時觸碰了性別展演、自我認同,以及科技浪潮下的身分危機。 不同於許多偶戲改編文學作品的路數,抑非物件劇場探究材料特質的方法,派耶瓦自述想要打造一則當代童話故事,
-
專欄 Columns
戲劇中的肢體說了什麼?
肢體語言雖然在戲劇中有其作用,但是局限性也太大了,不可能單獨依賴肢體的動作完成一齣具有深度的作品。否則有舞蹈、啞劇足矣,何苦還要戲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肢體新浪潮
時代的脚步往前邁進,表演藝術不斷從其他領域尋求新的舞台風景。從雜技、馬戲、體操到道具,都是這些表演創作者取拮靈感的來源,呈現出一片令人驚豔的另類景觀。然而,舞台挑戰傳統的表演新浪潮是否能爲原本的藝術形式帶來新的衝擊?抑或是一時的熱鬧風潮? 「影像展覽」再現近五年來,曾經來台灣演出的國外團體表演的舞台印象。另外,我們也訪問今年以「全面展現肢體新世代」爲主題的台北藝術節中邀請的多位藝術工作者企圖從中尋找出,他們創作的脈絡。而國內的藝術工作者們也以座談會的方式,激發台灣創作新觀的可能性。
-
即將上場
身聲演繹社「佪聲」
「身聲演繹社」是由一群崇尙簡單純樸的劇場工作者所組成的表演團體,期望結合人聲、器樂與肢體去探索、發展劇場的各種可能性,以簡約的表演形式傳達豐實的內在意涵。 「佪聲」分爲〈被遺忘的世界〉、〈感官旅程〉、〈夢的語言〉、〈光與聲的島嶼〉四部分,探討聲音/身體,文明/原始、夢境/記憶的各種關係,將結合裝置藝術與多媒體,並大量運用聲音的各種質地與身體的各種可能性與空間及觀衆對話,演員演出採用非寫實的風格化表演方式,在服裝、舞台及燈光音效上將共同營造一個與人類古老記憶相連結的特殊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