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魯斯瑪莉》(Luis Oswald 攝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 提供)
戲劇 偶戲X肢體喜劇

《布魯斯瑪莉》 以酷兒之眼笑看超人類主義時代危機

2023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杜達・派耶瓦劇團《布魯斯瑪莉》

2023/9/30~10/1  14:30

2023/9/30  19: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前陣子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除了提供星鏈衛星讓烏克蘭在戰事中保有通訊能力,以及買下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並改名為「X」,大概就是和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那場雷聲大、雨一滴都沒下的世紀拳擊對決了。

然而,可能沒有很多人注意到,他旗下的另一個公司Neuralink在今年6月獲得美國監管單位批准,可以開始進行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的人體試驗,簡單來說就是生化人實驗。馬斯克想要發展出一個硬幣大小的植入裝置,改善腦損傷、失憶或精神疾病。他也相信這種技術能夠「強化」人類,讓我們不至於被日益茁壯的人工智慧取代。也就是打不過它,就加入它,或是,和它融合在一起。

像馬斯克這種認為科技可以(甚至應該)讓人類進化,增進體力、能力、精神或知識的信念,被稱為「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超人類主義試圖實踐我們過去只能在小說《科學怪人》、動漫《攻殼機動隊》中,或像電影《星際大戰》黑武士身上才能看到的情節。例如2004年,天生色盲的藝術家尼爾.哈比森(Neil Harbisson)在頭骨永久植入天線裝置,讓他能透過天線震動和骨傳導感知顏色。在因證件照含有天線、護照換發被拒而抗議後,英國政府認可天線屬於哈比森身體的一部分,也讓他成為全球第一位官方認證的賽博格/生化人。

通往(超越)死亡的路上,我/偶/猴是誰?

超人類主義,是偶戲藝術家杜達.派耶瓦(Duda Paiva)單人作品《布魯斯瑪莉》(Bruce Marie)的起點。有舞者背景的他,過去也曾進行變裝皇后演出。派耶瓦在疫情期間開始打造《布魯斯瑪莉》,延續過去擅長的半身泡沫橡膠偶。故事描述一名告別舞台的變裝皇后「瑪莉」,退休後成為在科學實驗室打掃的清潔工「布魯斯」。她/他救出了一隻妝容豔麗的猴子「瑪芬」,牠因實驗被植入晶片而意外獲得超能力,卻也因為長年待在實驗室,雙腿形同虛設。透過一名酷兒的視角,加上多角扮演與半身偶的形式,派耶瓦同時觸碰了性別展演、自我認同,以及科技浪潮下的身分危機。

不同於許多偶戲改編文學作品的路數,抑非物件劇場探究材料特質的方法,派耶瓦自述想要打造一則當代童話故事,獻給這個死亡早已駐足叩門的時代。死亡向來被認為是人類存在的極限,而超人類主義想要克服的就是這種限制。派耶瓦以不再青春的肉身,扮演年華逝去的清潔工布魯斯與變裝皇后瑪莉,其中也隱含著肢體表演者對於肉體終將衰敗、消逝的嘆息。然而這種弱化的感受,反而是透過幾近令人瞠目的高強度表演來傳達。

從演出開始,派耶瓦就展現精湛的聲音扮演,穿梭在布魯斯與瑪莉之間。隨著猴子瑪芬出現,他從分飾兩角變為同飾三角,並隨著劇情發展加入更多角色,與令人驚喜的肢體表現和視覺效果。有趣的是,正是這種不斷跳躍於角色間、挑戰操偶與扮演極限的形式,和超人類主義想要克服死亡限制的企圖,形成了一種充滿張力與表現的隱喻。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