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台北室內芭蕾

相關文章 7 篇
  • 台北室內芭蕾的〈長廊〉,舞者爲蔣秋娥(左)及謝明宏。
    即將上場

    台北室內芭蕾《衝突》

    《衝突》是台北室內芭蕾成立以來的第五季演出。 由旅德十年的舞蹈家余能盛出任本次演出之藝術總監,並編作《失落的影像》。甫上任德國Osnabruck市立劇院芭蕾舞團副藝術總監代理藝術總監、兼任芭蕾敎師及首席舞者的余能盛首度正式與國內舞團合作。 本次演出以《舞者箚記》開場,包括蔣秋娥的Port de Bras、《跳針》、《失鳴鳥》,及潘怡芳的處女作《歸零》。蔣秋娥同時編作以布農族歌謠、日本鬼太鼓、亞維農及印度歌謠入舞的《衝突》,另有運用狹長空間、錄影手法的《長廊》,而最後以余能盛的《失落的影像》結尾。全場由探討舞者肢體出發,透過劇場元素的運用,最後傳達對當代的省思。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編舞家余能盛再探柴科夫斯基演繹《天鵝湖》,圖為他之前作品、台北室內芭蕾舞團演出《羅曼史》。
    舞蹈新訊

    再探柴科夫斯基 余能盛挑戰《天鵝湖》

    旅歐多年的編舞家余能盛,近年來數度著眼於其最鍾愛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舞劇以外的音樂創作,並試圖探索作曲家的情感深度、再將其濃烈的音樂語言 轉譯至芭蕾。今年度返台公演,余能盛首次詮釋柴科夫斯基最知名舞劇《天鵝湖》,保留四幕結構而濃縮精整,以更立體的性格、愈加緊湊的情節,引領觀眾重探湖 畔這虛幻交織的起伏波折。 台北室內芭蕾舞團成立近廿年來,朝向根植台灣的職業芭蕾舞團邁進,《再現華麗經典~天鵝湖》為舞團年度製 作,以創團以來的最大製作規格向核心舞作《天鵝湖》致敬。除了四幕布景、百套舞衣、四十五名國內傑出芭蕾舞者,更邀請布加勒斯特國家歌劇院三位首席舞者、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台北、台中、台南場)、台灣獨奏家交響樂團(高雄場)共同合作,樂團各由Dirk Kaftan、蕭邦享擔任指揮。不僅承繼了歐洲、台灣芭蕾舞者交流的良好傳統,盤旋轉盼間,更能激盪出《天鵝湖》的亮眼創新。

    文字|王婧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 台北室內芭蕾在台北市政府主辦的「九八台北藝術節」中,推出新製作「邊緣沉思錄」,舞碼包括余能盛的《柴可夫斯基》和蔣秋娥的《被遺忘的人》
    台前幕後

    插電芭蕾強力放送

    蔣秋娥的作品多具有實驗性質,展示肢體與空間的新嘗試。今年推出新舞《被遺忘的人》是她過去作品的沉澱與再發揮。

    文字|邱馨慧
    第66期 / 1998年06月號
  • 《鳥籠》內容擷取台灣生活面貌與社會現象。
    舞蹈

    不脫硬鞋,走出芭蕾新路

    在欠缺長期專業培養與大型古典舞劇經驗的環境下,要移植西方芭蕾體系困難重重,因此,融合台灣文化特質與自己身體經驗的創作芭蕾,顯然才是國內芭蕾舞團積極發展的方向,創作者大都希望芭蕾不只是停留在技術階段,也不僅止於古典芭蕾舞步的堆疊與排列組合,而是在不脫芭蕾舞鞋的堅持下,運用西方古典芭蕾的身體經驗,發展屬於台灣芭蕾的美學觀。

    文字|王凌莉
    第129期 / 2003年09月號
  • 去年返台演出《柴可夫斯基之寂寞芳心》,余能盛帶著奧地利舞者來台排練演出。
    藝號人物 People 從舞者、編舞家到舞團藝術總監

    台灣芭蕾王子,閃耀歐陸舞台—余能盛

    他二十二歲才開始習舞,卻在歐陸一路從舞者、編舞家進而擔任歌劇院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被視為在德語系國家成就最頂尖的台灣舞蹈家余能盛,他如何以精湛的技巧與舞台的魅力征服歐陸的舞台?如何讓自己融入西方的文化社會、進而轉化為創作的內力?八月他將帶著歐洲舞者與台北室內芭蕾舞團,演出新作《當芭蕾邂逅柴可夫斯基》,讓台灣觀眾可以再一次體驗這位「芭蕾王子」的編創丰采!

    文字|周倩漪
    第175期 / 2007年07月號
  • 蔣秋娥在《忘歸魚的死與生》中飾忘歸魚。
    台前幕後

    蹈入畫中,舞盡詩情

    《忘歸魚的死與生》的計畫可以追溯至一九九四年八月,那時台北室內芭蕾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余能盛的《失落的影像》,而林勤霖──《忘》這齣舞劇的作者兼設計師──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實驗空間展出裝置作品《河囚》。就在林勤霖的助理主動聯絡我們之後,舞劇的籌畫於是展開

    文字|邱馨慧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 旅德舞蹈家余能盛的舞作《失落的影像》。
    即將上場

    台北室內芭蕾演出芭蕾禁忌!?

    台北室內芭蕾今年巡演以《禁忌.禁忌》爲題,舞碼包括旅德編舞家余能盛的舊作《失落的影像》,融合芭蕾舞、現代舞及德國舞蹈劇場的風格,透過象徵主義的手法,傳達世人必須珍惜所處世界的觀念,頗富環保及人文關懷的精神。以及新作《非常虛榮》,挑戰舞者技巧。 另一支蔣秋娥的詼諧芭蕾《鋼琴協奏曲》,取材自莫札特同名樂曲的舞作,承襲巴蘭欽以降高度音樂視覺化的新古典主義,幽默淸新地呈現。新作《禁忌.禁忌》則呈現古典與現代交相激盪的芭蕾新貌。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焦點專題 Focus

    李明潔:「不著痕跡的日常感最難。」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