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蘭陵40

相關文章 4 篇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蘭陵40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吳靜吉博士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蘭陵40藝術總顧問

    吳靜吉 啟發創意的擺渡人

    人稱「吳博士」的教育心理學博士吳靜吉,因為將在美國時與紐約La MaMa實驗劇坊的經驗與訓練方法帶回台灣,帶入蘭陵劇坊,而啟動了台灣現代劇場的發展。他認為蘭陵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我是個擺渡人,給了他們功夫,自己去打天下。」蘭陵人各自單飛後,那套訓練方法卻像「變形金剛」應用在EMBA、企業界、藝文界等不同對象,多年來,「創造力」一直是吳靜吉教學主軸。他強調,技巧可以學習,唯有創意才能變成資產。

    文字|李玉玲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金士傑與馬汀尼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不管多少歲,都要保持頑童精神

    金士傑與馬汀尼 在蘭陵與生命的教室裡

    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排練場上,導演金寶(金士傑)、演員兼副導馬汀尼並肩而坐,為正在場上排練的劉若瑀段落打拍子 即使脫離學生角色數十年,兩人依舊是書包掛。馬汀尼用了十多年的書包大王,滿是縫縫補補;金寶的書包倒顯得新,那是舞台劇《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兩百場演出紀念。 工作結束,兩人不約而同往戶外集合,吞雲吐霧。沒有太多交談,只是放鬆地吸與吐,青春記憶就在煙霧中浮現:雙十年華的馬汀尼,崇拜西蒙.波娃,疑惑:為什麼女生不能打赤膊?小便不能站著?繳交第一個蘭陵作業是把枕頭夾在大腿間;白天腦袋冒著許多思春小泡泡的金寶,進了排練場泡泡撐破,對著眼前漂亮女團員推拖拉扯,在蘭陵開放劇場訓練下,身體瞬間透明,非男非女。

    文字|李玉玲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演員實驗教室》排練現場,圖為眾人一同在劉若瑀的片段即興排練。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淘洗歲月的秘密 面對當下的自己

    今天的他們是老師、是導演,抑或是誰的主管,是各據一方的翹楚,是有家、有子,有所成就、在社會上得以立足、擁有一定地位和名聲的成年人。然而,在這些故事裡、舞台上,在他們自己的回憶中,卻沒了這一層層的武裝,必須被迫去面對並重現自己生命中最不堪、最不解、最迷惘,或最「爆炸」的時刻。在《演員實驗教室》裡,他們是壓抑的妻子、鬱悶的男孩、後悔的女人、逃跑的孩子、熱血的青年、羞愧的學生

    文字|陳茂康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