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崔廣宇

相關文章 5 篇
  • 「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展覽現場。
    藝@展覽

    不是回顧過往 探看藝術流變及其未來

    「台新藝術獎」自2002年開辦以來,今年邁入20周年,這個當年國內首創同時關照視覺、表演和跨領域藝術的獎項,透過獎項機制的運作和專業藝評書寫的推動,奠定它的專業地位,至今共選出67件得獎作品,不僅是對藝術家個人的表彰,也象徵某個時代的印記。由林曼麗擔任總策畫的「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藉由重返台新藝術獎20年來的發展流變,也同時探詢藝術於下一個未來之種種可能。 一場返回創作本質的回顧展 「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現於北師美術館舉行,集結40組歷屆得獎藝術家,在「NEXT」為命題的主架構下,或推出新作,或以得獎創作再延伸,或跨域共同創作等方式,打破過往「回顧展」作為文獻或資料梳理的常態模式。除此,「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在現場展出、演出的作品之外,還有在嘉義、基隆等遠距舉辦的論壇與活動,甚至在雲端OTT觀賞的影片播映等,展期間共有25場表演、帶狀事件型作品、行為藝術和隨機的演出發生,讓美術館不只是展示的白盒子,也挑戰藝術的「在場與不在場」、「可見與不可見」(如:VR)的辯證,打造出具活性、動態又富劇場特性的展覽,而這樣的概念正呼應台新藝術獎追求「創新、多元、深耕、公共」的核心精神。 「一開始就確立了這次不要展出得獎作品、不想成為文獻展或歌功頌德的展覽,而是了解藝術家的下一步、他們如何思考未來等,這樣的展覽才有意義。」總策畫林曼麗期望能和所有藝術家得主共同完成這次展覽,因此,在和歷屆得主溝通過「不展得獎作品,要展出現刻正在發生、或能面對未來可能性的作品」的想法之後,她邀請劇場導演姚立群、藝術家高俊宏和蘇匯宇擔任策展人,由他們與藝術家進行細部溝通、協調及媒合,當作品逐漸成形的同時,3位策展人也各自提出他們對於「未來」的策展觀點,最後,林曼麗做整體性的統籌。 「這次策展面對的不確定性、複雜度都很高,挑戰很大。」林曼麗表示,台新藝術獎從成立之初,就是秉持開放的態度,「不限制美學立場、價值取向或表達方式,而是必須在觀念、形態上有所創新和突破,具備前瞻性的思維,才是獎項關注的重點。」這樣的特質,不只是歷屆得獎作品的特色,也充分展現在這次展出作品具實驗性、跨域對話、挑戰邊界等質地,返回創作原點的自由想像空間。

    文字|吳垠慧
    官網限定報導  2022/11/02
  • 崔廣宇
    特別企畫 Feature 場館體檢:外部回應

    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劇場公共性的實踐,需要外部的反饋予以檢視,我們邀請前任文化部長鄭麗君、「表演藝術評論台」台長紀慧玲,以及當代藝術家崔廣宇,從不同領域、視角提出「當我們討論公共性,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文字|吳垠慧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 《150米的人生可能》
    藝@展覽

    150米的人生況味

    這不是一般的PU跑道,它位於台北的社會住宅,會貫穿三棟大樓的安全門與電梯間,由三個年輕演員擔綱演出、藝術家崔廣宇和導演李鼎合作的十八分鐘電影《150米的人生可能》便在此鋪陳一段隱喻的人生旅程。這是正在崔廣宇個展「惡日常/150米的人生可能」展出的主要作品,還有其他分別在紐約、舊金山、台灣拍攝的典型崔廣宇風格之作,讓我們看到,在日常可能的bug崔廣宇如何在此中找尋突圍的可能。

    文字|吳垠慧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 導演李建常與視覺藝術家蘇匯宇擔任主持人,兩人以電影《星際戰警MIB》造型出現,卻自嘲穿得像保全人員。
    新藝見/新銳藝評

    持續灌溉台灣藝術的活水源泉

    年度藝術界盛事「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於五月三日舉行,這是該獎頒獎典禮首度在台新銀行自家大樓的元廳舉辦,而且入圍特展也首度進入台北當代美術館展出,意義不凡。頒獎當天藝術氣息濃厚,主持人以詼諧口吻說明台灣藝術界的經營不易,點出了台新藝術獎如雪中送炭一般,不但適時為瀕絕的藝術團體注入活水,更肯定了他們的努力。

    文字|廖俊逞
    第186期 / 2008年06月號
  • 崔廣宇在挪威極地之島進行的錄像創作《當代之所以全球暖化》,辛苦以噴燈融化冰塊,方能取出貨幣。
    藝@展覽

    藝術,作為回映世界的鏡子

    藝術,是一片映照世界的鏡子,映照出表象之下的世界。兩位錄像藝術家崔廣宇與羅斯費爾德,分別在「二○一○極地日誌:錯誤的冰塊」與「製造世界」中,以揶揄、嘲弄的手法,帶領觀者看到人與環境間制約又荒謬的事實。

    文字|吳垠慧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其他

    輕鬆投件拿10萬! 廣藝「雲舞台獎」盼成為表演藝術線上化推手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