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大飯店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尋找商機?劇場存活的下一道解方
當不同領域的藝術形態開始打破,當新興的演出類型開始引進,當藝術與商業劇場的劃分開始鬆動,用其他方法與思維去「尋找創作的商機」,會不會是劇場存活下去的一道解方呢? 因此,本次專題將先從近年頗受歡迎的《明日俱樂部》、《微醺大飯店》等沉浸體驗的策劃者「驚喜製造」陳心龍與「進港浪製作」洪唯堯的對話開始,思考他們如何面對不同出發點的合作模式;而繼續以「沉浸」作為關鍵詞,藉由白開水劇團的「玩戲空間」系列,與酒吧LORE Taipei製作的《Snow X Seven Deadly Sins》,看到他們怎麼在沉浸體驗紛紛出頭的時間點裡殺出另條血路。最後,則是近年同樣也蓬勃發展的音樂劇,在故事工廠與聯合數位文創、時藝多媒體的合作下,嘗試引入資金、創造市場,執行長林佳鋒怎麼用「音樂劇的長銷模式」面對劇場的產業化。 劇場真的找得到商機!?也許追求獲利並非劇場的全部,但商業模式的開啟,會不會也是劇場創作另一條可能的方向?這答案也許尚未可知,但不妨就讓我們繼續參與下去吧!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沉浸體驗 讓觀眾驚喜、讓產業歡喜?
近年來,「沉浸式劇場」成為表演藝術界的熱門關鍵字,也吸引新的觀眾群。沉浸體驗的熱門,似乎也反映現代科技社會高度線上與虛擬化後,參與者對於體感的復返需求,不只是要購買經驗,更期待著體驗強化,讓沉浸娛樂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實境樂園。而當本即結合燈光、音樂、舞台與文本等表演媒材的劇場亦一起沉浸,是否能為尚無法產業化的表演藝術界找到新的生機?劇場是否能乘著沉浸式體驗的旋風,讓藝術和娛樂商業結合?就此提問,便不得不將眼光投注向體驗設計公司「驚喜製造」陳心龍與劇場團體「進港浪製作」洪唯堯近年的合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驚喜製造:謹慎評估市場,行銷、製作專業分工
從《明日俱樂部》到《微醺大飯店》系列,「驚喜製造」這一個「不是劇團的團隊」進入劇場觀眾的購票選擇,更獲得不只有劇場人的熱烈討論。他們乘著「體驗設計」在劇場、展場與商場掀起的熱潮,提供劇場創作與生態的外部觀點跳脫補助為主的思維,極力開發不同領域的觀眾,規劃更長期的演出週期,達到商業娛樂加上藝術創作的營運、製作、行銷等思維與實踐。 在我們還在討論表演藝術到底是不是「產業」時,驚喜製造可否在原有的劇場製作生態裡闢出一條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