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鍾欣志

相關文章 5 篇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鴻鴻:強力推薦《戀人絮語》!

    將在新舞臺登場的《戀人絮語》原是進念二十面體二○○三年在香港藝術節推出的多媒體音樂劇,結合台灣人馬重新打造。編導林奕華、胡恩威端出流麗奪目的視覺饗宴,加上流行樂天王的歌聲,是林奕華將浪漫情懷與理性辯證、劇場實驗與流行元素大膽結合的拿手好戲,我強力推薦! 紀蔚然的劇作一向緊貼社會現實,而我以為他的遊戲筆墨帶來的樂趣,比起麻將或家族系列往往更多。錯過《無可奉告》或《嬉戲》狂歡經驗的人可別再放過創作社的《影癡謀殺》。 《天堂王國》是台北愛樂合唱團繼《魔笛狂想》票房大捷之後乘勝追擊之作,卻另闢蹊徑。從蘇利文音樂劇Mikado的情節出發,以喜劇手法寓言╱也預言台灣的政治處境。音樂全盤重寫,頗富新意。編導鍾欣志為賴聲川的得意門生,表演工作坊《威尼斯雙胞案》就是他的傑作,現轉戰他更熟悉的音樂領域,值得期待。 四月是舞蹈旺季,舞蹈空間舞團和古名伸舞團同週上檔,對「東方」「現代」這股世界潮流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到新舞台一試《三探東風》,願意體驗敏感氣質與別出心裁的空間思維的觀眾,我則推薦實驗劇場的《未知》──欣賞蘇安莉肢體流轉出的那種無以名狀的美感與情感,是一種非常純粹的享受。 高雄的觀眾,請記得帶孩子享受一回有趣又動聽的豫劇《國光十年兒童劇展》。

    文字|鴻鴻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 愛樂劇工廠音樂劇《天堂王國》
    戲劇新訊

    愛樂劇工廠中文音樂劇 《天堂王國》呼應紛亂時局

    法國音樂劇《鐘樓怪人》脫離百老匯模式,開創出法式觀點的音樂劇,反觀國內,如何製作出屬於本土風格的音樂劇?立志拓展中文音樂劇新局的台北愛樂劇工廠,繼令人驚艷的初試啼聲之作《魔笛狂想》後,藝術總監杜黑再度傾全力製作,全新中文音樂劇《天堂王國》,大幅改寫英國作曲家蘇利文喜歌劇The Mikado,由新生代導演、執導表坊《威尼斯雙胞案》嶄露頭角的鍾欣志編導,並集結金馬獎服裝設計賴蔚炅、作曲家高大偉,電視劇場雙棲演員那維勳,以及台北愛樂當家指揮鄭立彬領軍演出。 《天堂王國》劇情發生在位於世界邊緣的「天堂島」,這座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島國,在南方出現了一個強大的卡斯國後,島上秩序開始紊亂。卡斯國領土龐大、武力雄厚,一心想併吞天堂島作為人民旅遊的度假聖地。天堂島的國王,始終不願向卡斯國臣服,卡斯國失去了耐心,計畫以武力佔領。為了國家存亡,天皇老下了兩項重大的決定。全劇雖以寓言手法,強烈呼應台灣紛亂的時局,劇末仍有溫情觀照,提供觀眾擁抱未來的夢想和期待。(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 《短打契訶夫》以四位演員分飾十多個角色,一口氣串連俄國寫實主義巨匠契訶夫的五部短篇小說。
    特別企畫 Feature

    天馬行空的契訶夫狂想曲 加拿大史密斯.甘爾瑪劇團《短打契訶夫》

    《短打契訶夫》劇本選材自契訶夫五部短篇故事,以《列車上》為結構主軸,描述四名旅客登上開往俄國冰原的火車,再串聯起《殼中人》、《卡契坦加》、《打瞌睡》以及《羅特希爾德家族的小提琴》,笑中有淚的精采故事於焉展開。該劇表演融合了豐富的想像力,透過台詞念白,默劇般的精準肢體,即興喜劇般的笑料,極簡形式,打造一齣契訶夫狂想曲。

    文字|廖俊逞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 貝克特對現代戲劇影響甚鉅,196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人熟知的作品有《等待果陀》、《落腳聲》等。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值得紀念的大師冥誕 戲劇三大師週年祭引吭高歌——紀念貝克特100、易卜生100與布萊希特50

    貝克特百週年冥誕、易卜生逝世百週年、布萊希特逝世五十週年,就讓今年成了現代戲劇年。因為這三位大師恰好代表了現代戲劇的三大劇種荒謬、寫實與敘述體戲劇(或稱史詩劇)。而週年紀念的意義,也在緬懷古人的同時,看看自己到底進步了多少。

    文字|耿一偉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 《威尼斯雙胞案》是表演工作坊第三次向國人介紹義大利喜劇大師高多尼的作品。圖為該戲排練情形。
    即將上場 Preview

    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 搬演義大利劇作家高多尼作品《威尼斯雙胞案》

    《威尼斯雙胞案》是表演工作坊第三次向國人介紹義大利喜劇大師高多尼的作品,前兩次分別是一九九五年及二○○一年推出的《一夫二主》及《一婦五夫》,在國家劇院座無虛席,觀眾面對肢體動作幾近於特技的表演,撲朔迷離又無厘頭的劇情,拍案叫絕,反應相當熱烈。 這次適逢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賴聲川希望給觀眾一場純表演,脫離政治話題,回歸人性,呈現一齣瘋狂的「錯誤喜劇」。 目前就讀於北藝大戲劇博士班的導演鍾欣志,受到《一夫二主》的影響,碩士班時專攻義大利即興喜劇,畢業時的作品就是《威尼斯雙胞案》,大受歡迎。《威》劇描述一對自幼即失散的雙胞胎兄弟,因不約而同在同一個城市尋求他們的愛情,而發生了一連串陰錯陽差妙事的經典喜劇。妙就妙在這對雙胞胎由同一人飾演,疲於奔命地在兩個角色(哥哥與弟弟)間切換,在舞台上絕對無法同時出現,哥哥被誤認為是弟弟,弟弟被誤認為是哥哥,台下所有的觀眾都知道誰是誰,偏偏這一堆誤會就是糾纏不清,於是仇家找錯人,相親相錯,整人整錯,釀成這瘋狂鬧劇。 義大利即興喜劇源自於約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街頭賣藝雜耍加上簡單易懂的戲劇結構所形成的劇種,義大利原文的意思是「藝術喜劇」,參與演出的演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表演與雜耍技巧。《威》劇將由資深劇場演員金士傑、因《亂民全講》引人矚目的韋以丞、久違劇場的尹昭德、外表坊團長兼導演李建常擔綱演出,另外還有在拍賣網站廣告中與愛犬一起選美的黃露慧,以及流行樂壇新人Melody(殷悅)。 是展覽還是表演? 撈過界的泰順街唱團《竊景╱Scene-Stealer》 所謂的跨領域藝術,究竟是劇場視覺化的過程,抑或是當代藝術多媒體化的一種演進,從泰順街唱團的創作歷史中我們似乎隱約地可以看到了某一種典型。 作品一向遊走於美術、多媒體和行為藝術跨界的泰順街唱團,自二○○○年成軍以來,沒有一次是「正統的表演」,也從沒人當它是「戲」,而通常執意將這個團歸類的觀眾也都敗興而歸。這次泰順街搞起「類」行為藝術的展覽《竊景╱Scene-Stealer》,又是一次無法定義的跨界展演。 《竊景╱Scene-Stealer》包含影像、裝置與表演。

    文字|田國平、廖俊逞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