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彭修文

相關文章 4 篇
  • 新生代指揮指揮既能掌握西方管絃樂的精準節奏與細膩的聲部層次,又能發揮華人民族樂器的獨特音色與自在彈性的流動。圖中指揮為廖元鈺。
    焦點專題(二) Focus

    指揮人才兼容東西 新穎美學指日可待

    得利於中西並蓄、多元跨界的音樂養成背景,新生代的國樂指揮既能掌握西方管絃樂的精準節奏與細膩的聲部層次,又能發揮華人民族樂器的獨特音色與自在彈性的流動,使得中西音樂美學達到水乳交融的調合。國樂青年世代正聯手證明,中國系譜中的各種傳統樂器與古典曲式,皆擁有自我美學價值,而且可以對全球音樂文化做出啟發與貢獻。

    文字|潘罡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在大陸有第一指揮美譽的彭修文。
    近期演出

    彭修文來台指揮《秦兵馬俑》

    彭修文爲大陸極負盛名的國樂指揮家兼作曲家,他所創作和改編的樂曲多達四百餘首,此次音樂會擔綱指揮,演奏代表作品《秦兵馬俑幻想曲》,以及吹打樂〈將軍令〉、二胡協奏曲〈不屈的蘇武〉等。 其中《秦兵馬俑幻想曲》爲彭修文一九八四年創作作品,因觀秦兵馬俑後有感,伏案奮筆一氣呵成。全曲分爲三段,以擬人化的手法,描述秦兵久戌不歸、思鄕心切的苦痛,以及苛政之下離人嫠婦的淒涼,富於悲劇性色彩。共同演出的有台北市立國樂團,與著名二胡演奏家張方鳴等。 (魚兒)

    文字|魚兒
    第5期 / 1993年03月號
  • 彭修文爲中樂交響化的催生者。
    回憶與悼念

    斯人已逝,典型猶存

    提起彭修文,就會想到民族管弦樂隊,想到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但彭修文音樂的最大成就其實並不在於樂隊編制的創制,而是在於民族管弦樂形態與中國傳統樂曲在他手中揉合成獨一無二的風格,以另一種不失完整而猶有強調的面貌呈現於世,彭修文眞正無人能及的成就其實就在於此。

    文字|林谷芳
    第51期 / 1997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演出評論 Review

    大師妙手難回春 《兵馬俑傳說》音樂會

    國樂大師彭修文此番特地跨海來台指揮北市國演出,其指揮動作乾淨明確,全心投入;反觀北市國的表現,卻比不上南北兩個「實驗」國樂團,如不再痛定思痛,勢將被樂迷淘汰,到時就是大師也回天乏術了!

    文字|譚中道
    第6期 / 1993年04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