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演出評論 Review 演出評論

大師妙手難回春 《兵馬俑傳說》音樂會

國樂大師彭修文此番特地跨海來台指揮北市國演出,其指揮動作乾淨明確,全心投入;反觀北市國的表現,卻比不上南北兩個「實驗」國樂團,如不再痛定思痛,勢將被樂迷淘汰,到時就是大師也回天乏術了!

國樂大師彭修文此番特地跨海來台指揮北市國演出,其指揮動作乾淨明確,全心投入;反觀北市國的表現,卻比不上南北兩個「實驗」國樂團,如不再痛定思痛,勢將被樂迷淘汰,到時就是大師也回天乏術了!

《兵馬俑傳說》

3月3日

台北國家音樂廳

屹立樂壇達四十年,作品一直受到廣泛討論的國樂大師彭修文,此次應台北市立國樂團邀請,於台北國家音樂廳指揮該團演出一場以彭氏個人作品爲主的音樂會。大師的作品向以發揚現代國樂團之交響性著稱,他也擔任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的指揮,致力於創作與演奏結合;在現代國樂團的實際發展歷程中,彭修文的貢獻應可受到樂界肯定。

當晚演奏會開始之前,指揮台前並未放置總譜,待彭氏出場後,仍然如此,且在整場音樂會中皆憑其記憶指揮。雖然這次演出的曲目大多爲其本人作品,但彭氏以六十有餘之高齡,仍能完全熟記整場音樂會的演奏總譜,可見大師有備而來,實非浪得虛名。其指揮動作乾淨明確,沒有誇張的舞台動作,對樂團提示淸晰,不僅熟悉樂曲,而且更全力投入其中,毫不拖泥帶水。

反觀台北市立國樂團的表現,就相當令人失望。第一首〈將軍令〉,樂團整體的演奏大致是四平八穩,但管樂部分未能表現應有的氣勢,人雖多卻沒有開闊的氣魄。〈八月晚來香〉及〈冬月風雪夜歸人〉,指揮將樂曲的架構描畫得十分精細,但樂團的音色粗糙,樂曲的韻味就差了一截。二胡協奏曲〈不屈的蘇武〉,獨奏者所加的麥克風音量過大,廻音長,高頻不明顯,使得二胡應有的音色無法展現,樂團與獨奏者的音量比例也不平衡。而獨奏者與樂團之間的默契明顯不足。許多樂段二胡與樂團已經分家了,各拉各的調,整首樂曲幾近支離破碎的程度。〈月兒高〉的琵琶主奏相當稱職,但擊樂太搶鏡頭了,整首樂曲的氣氛難免受到破壞。〈竹〉是本地已故國樂家鄭思森先生的作品,此次演出略有刪節,或許是爲了使樂曲更有張力吧?但筆者認爲有損原曲的精神。最後壓軸曲目爲彭氏的大作〈秦兵馬俑〉,樂團至此疲態盡露,擊樂毫無線條,音量又未能與樂團保持均衡,原本十分有內涵的曲子,演奏得死氣沈沈,毫無活力。尤其第三樂章結尾部分,當弦樂部分出來之後,節奏及旋律皆相當不穩,各聲部加入時,速度不一,使得整首樂曲都被打散了,是一大敗筆。其他有許多放炮的部分,也無法一一細述了。

雖然如此,觀眾仍然很熱情的安可了兩首。〈阿細跳月〉只能以「慘不忍覩」形容,樂團完全跟不上指揮,亂成一團。〈花好月圓〉又顯得心浮氣躁沈不住氣。

聽完整場音樂會後,不知該爲彭修文惋惜或是爲北市國痛心。或許該團的演出太多了,負荷過重,所以未能發揮應有的水準,否則以一個專業樂團而言,如此的表現著實令人有受騙的感覺。也許筆者過於苛責,但北市國身爲國內最早的專業化國樂團,且一度是國內各樂團馬首是瞻,樂迷引頸企盼的優秀樂團,如今卻比不上南北兩個「實驗」國樂團,怎不令人愛深責切?如果不再痛定思痛,勢將逐漸被樂迷淘汰,到時就是大師也回天乏術了!

 

特約評論|譚中道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