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人集社劇團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找尋自己的當代語彙:台灣現代偶戲的跨界表演
嚴格來說,台灣以現代偶戲為主體的創作,發展至今約莫四分之一世紀,大致可以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成立於1999年)、偶偶偶劇團(成立於2000年)、飛人集社劇團(成立於2004年)等主打現代偶戲創作演出的團隊成立時間起算。這些團隊對於偶戲的理解認知,完全不同於過往的傳統偶戲團體及兒童劇團,為此,他們甚至於在創團之初,還得花力氣向大眾解釋及教育,偶戲非專屬於傳統與兒童。他們的偶戲理念,不僅能夠吸引當時年輕的現代劇場演員、設計師,一起投入到現代偶戲的研發與創作之中,某種程度也對傳統偶戲界及兒童劇界,有了些許影響。 如今,若要再說偶戲只見於傳統偶戲(如掌中戲、皮影戲、懸絲傀儡),或者只屬於兒童偶戲(或兒童劇),那可是大大地落伍,且脫離現實的;事實上,現代偶戲所面對的,早已擴及層面更廣的觀眾。至於人偶同台,這都只不過是現代偶戲的基本款與標準配備;重點是,從偶的設計、製材、操作,到故事取材、人偶關係,再到演出的場面調度、跨界混種,已經成為現代偶戲創發產製全流程及全面向的範式轉化(paradigm shift)。
-
飛人集社《藏畫》以阿里山為景 點景陳澄波與張捷生平
飛人集社劇團年度大戲《藏畫》將於5月19日至 21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演出,故事以台灣畫壇巨匠陳澄波與其妻子張捷、二女兒陳碧女和同在嘉義的山岳攝影師方慶綿為主角,以這4位人物的角度,講述陳澄波與家人的日常互動,呈現他的藝術精神及張捷如何以堅定的意志,藏起1萬8千多件畫作、素描、等文件,讓丈夫的藝術成就,得以避過動亂年代,重見天日。
-
戲曲 2020戲曲夢工場
丟下包袱讓想像力爆炸 來場冒險的實驗!
邁入第三屆的「戲曲夢工場」標舉戲曲的實驗大旗,讓戲曲工作者有機會拋開包袱、嘗試新的形式,創造更多可能性。今年更特別邀請飛人集社劇團及河床劇團,推出《虗轉》、《分身:身體實驗#1》,持續思考「跨界」與「實驗」的意義。前者結合偶戲和歌仔戲,後者則結合舞蹈、視覺藝術,嘗試從戲曲身體的線條、節奏進行雕塑、重構,試圖尋找出戲曲身體的「當代」意義。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在失語的黑暗中,一個沒有「家」的男孩
報紙社會新聞版出現的家庭悲劇,目睹這一切發生的孩子,如何在悲劇過後繼續自己的人生?飛人集社劇團新作《黑色微光》由此出發,以偶劇探討悲劇目睹兒的故事。沉重的故事是創作群的重大挑戰,歷經討論,最後聚焦「目睹兒之後的生活」,並安排一個與現實平行演進的想像世界讓他得以遁逃,偶戲也能藉此成為敘事的一部分。導演石佩玉只求真誠懇切地的呈現故事切片,只求盡力闡明那些無以名狀、難以啟齒但真實存在的生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