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不景氣,更要為自己打氣
去年開春,雲門舞集八里大排練場遭遇祝融,火災過後一周年,雲門在台北故事館舉辦特展「面對大海的進行式」,回望過去,記錄當下,也放眼未來。這一年多來,雲門重新出發,一團照常發表新作、進行海外公演行程,二團仍舊深入學校、偏遠地區、醫院,散播舞蹈的種子,其所展現的精神,正像三十多年一路走來的韌性。林懷民接受媒體採訪,談到不景氣說:「年代真的不好嗎?年代何時真的好過?台灣從未真正安穩過,永遠是在波動中找到平衡。」他強調,在困難中奮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不管在任何時刻大家都要保持樂觀。 大環境的不景氣,或許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它可能瞬間重挫你的生活基礎,影響你的生涯規劃,但也可以像林懷民提醒我們的,面對不景氣,更應思考生活的本質與意義、釐清價值,「這些年來我們喝慣了拿鐵、卡布奇諾、可樂,回過頭來喝白開水感到特別地好,現在的感覺就像喝白開水,當你只能喝白開水,就會感到它的美好。」因此,在全球的景氣寒冬裡,表演藝術界更應該為自己打氣,在不確定的年代裡,提供民眾安定身心靈的精神慰藉,讓危機成為我們的契機,讓藝術之於生命的價值重新被突顯、被認知。 或許你也曾聽林懷民說過這個故事,有一年雲門在莫斯科演出,戲院前面,他看到有個人拿著牌子,上面寫說:「我想看雲門,我沒有錢,請你幫助我。」俄國就是一個這樣寧願餓肚子也不能沒有藝術的國度;超過兩百五十年歷史,被譽為「世界最佳芭蕾舞團」的基洛夫芭蕾舞團,就是在這樣的國家中孕育而生。該舞團培養出了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紐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瑪可洛娃等世界知名的芭蕾舞星,除了穩踞俄國芭蕾天團的寶座外,也成為古典芭蕾的代名詞。三度來台,該團排出的舞碼可說是經典中的經典,柴科夫斯基作曲與裴迪巴編舞的完美結晶全本芭蕾舞劇《睡美人》及《天鵝湖》,傳世傑作絕對值得您品味。 相對於西方的經典,《梁山伯與祝英台》絕對稱得上是東方的經典,這個可上推到一千七百多年前晉朝時代的愛情傳奇,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與織女》並稱中國四大傳說,以這個故事為本的表演藝術,從歌仔戲、越劇、川劇、粵劇、電影、舞台劇、音樂劇、電視劇到音樂、動畫、芭蕾舞、現代舞都可尋到蹤跡。本月因《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首演滿半世紀,北市國將推出一系列的「梁祝」音樂會,而果陀劇場也將推出全新《梁祝》黃梅調歌舞劇,「永遠
-
特別企畫 Feature
淒美樂章 命運跌宕糾纏
從首演迄今,整整五十個年頭,《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歷史事件,兩位創作者的心事糾纏,當初共同參與創作與演出的上海音樂院師生,也在這五十年間,隨著這首曲子在中外樂壇上的光采綻放,在政治革命中引起的爭議與衝突,他們自身的命運與這首曲子的命運,也如《紅色小提琴》的電影情節一般,升沉,起伏,跌宕,糾纏。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音樂」大哉問 《梁祝》一曲解謎?
「中國音樂是什麼?」這個大哉問,從西樂傳入中國後,一直是音樂、文化界人士爭議不休的話題。從作曲家黃自的提議,到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的「指示」,似乎為這個問題提出了解決之道就是取用民謠戲曲素材入樂。但遵從這個標準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也曾遭遇被指為是「宣揚封建思想的大毒草」的命運,反之此曲卻也成為五○、六○年代中國音樂作品中海內外最為人知、演奏最多的一首樂曲!《梁祝》一曲可是「中國音樂是什麼?」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