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影像攜手 拼貼繽紛「臺北地圖」
為了以音樂會描繪樂團的所屬之地,臺北市立國樂團大手筆地規劃了一場以「台北」為藍圖的音樂會,要將這個都市的街景、文化與風土人情伴隨著音樂呈現觀眾眼前。上半場演出台北流行國樂組曲。下半場,則將十二個行政區分別從創作及影像的角度呈現,除了委託十二件音樂創作之外,更邀請十二位導演以當前最流行的「微電影」模式,勾勒出他們心中所屬的行政區特色。
為了以音樂會描繪樂團的所屬之地,臺北市立國樂團大手筆地規劃了一場以「台北」為藍圖的音樂會,要將這個都市的街景、文化與風土人情伴隨著音樂呈現觀眾眼前。上半場演出台北流行國樂組曲。下半場,則將十二個行政區分別從創作及影像的角度呈現,除了委託十二件音樂創作之外,更邀請十二位導演以當前最流行的「微電影」模式,勾勒出他們心中所屬的行政區特色。
鴻鴻 本月我想看 河床劇團《Electric X!》台北越界舞團《時光旅社》 跨完年,兩個跨界演出深深吸引我的目光。 河床劇團的創作長期致力於跨文化、跨領域的融合,開拓更具前衛性的劇場藝術,新作《ElectricX》和大陸藝術家穆磊、台灣藝術家何采柔合作,對當下動漫美學的藝術潮流做出回應。老實說這兩位連獲大獎的藝術家的畫作,我怎麼覺得那種超現實的夢魘感原本就非常地「河床」,所以這次的演出我想也不會跟從前的河床有太大差別(!)不過那種美感是會上癮的,這也是我每次必向河床報到的原因。 台北越界的新作標榜「密室推理」,戲劇氣氛十足,十五年往事似乎要交鋒出一個真實版的《夜夜夜麻》?雖然「冷硬」偵探風原本就是河左岸的黎派商標,黎煥雄的戲也往往會出現舞蹈等級的場面調度,不過跟貨真價實的四位傳奇性舞者合作,可望出現更紮實的表演肌理。此時不「越界」,更待何時? 楊忠衡 本月我要看 唯異創團專輯《樂活無界》發表活動 沒有人記得,什麼時候台灣開始流行中秋節烤肉。就像不知何時,年之將盡就要演貝九(學日本)、年之將始就要演史特勞斯(學奧地利)。這類節目不是不好,但總讓人感到心虛,好像明著告訴別人自家欠缺著什麼,須要填補些文化外來語。相形之下,國樂界近年顯得愈來愈有想像力。以往西樂系統被古典音樂綑綁、國樂系統被中華文化綑綁,音樂工作者連個夢都不敢做。現在國樂舊系統鬆動,是創意競逐舞台的時候了。 除大樂團路線之外,小樂團也以各種風貌出現,如早期的「采風」,近來青春路線的「台北新潮樂集」、「無雙樂團」,現在則又有創作型的「唯異新民樂」(Vita Eterna)。創辦人是學貫東西的作曲家梁啟慧,帶領一群標榜走唯「異」路線的國際音樂人,曲風結合傳統民樂、搖滾、爵士、古典、配樂。當然,未必人人習慣他們的風格,創作者總有自己下料的取向,完成度也未盡圓熟;但是我很欣賞他們自我突破的用心,且該團編曲和演奏功底,都有相當實力。《樂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