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菁文
-
特别企画 Feature
那些未能实现的创作野望(二)
04. 陈弘洋(编剧) 停止发展的「不那么音乐剧」的音乐剧 在面对创作时,我的速度很快。很常是凭借著一股内在的火大多时候是自己对于这个题材、故事、形式的兴致和热忱便能直冲到终点。对于那股火,我很是珍惜,也因此,当它在我心里生起并猛烈燃烧之时,我便会义无反顾朝著那个方向前进。曾经,我带著这股火,发展了一个「不那么音乐剧」的音乐剧。 会以不那么音乐剧来作为这个作品的形容,源自整个曲式、文本的铺排、行进方式,皆和我曾习得的音乐剧知识背道而驰。该作以相对迷幻的曲风,讨论著生死、忧郁,最后亦推至存在主义式的诘问:人到底该不该出生?生死题材本身就不好处理,再加上音乐等元素的加入,让一切变得更加复杂但这些选择,皆是我在实际学习音乐剧的书写方式后,选择走的、不那么寻常的路径;这条路走得相对辛苦,但在面对成果时,我毫不后悔。 后来因著题材过于耽溺、音乐形式不那么符合标准、题材太过阴沉、忧郁诸多不若期待的文本走向,让这个作品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机会。也因此,那些写完的歌和文本,只能继续搁著,等待下一次机会的来临。 所以说到底,创作虽在很多时刻得以任性,但也在许多时刻,得要考虑外部因素及影响,甚至必须尝试去符合他人的期待和喜好。至今回想,对于计划的被迫中止,我反而十分感激这让我有了空间得以去反思,这样的形式在与观者的对话上,出了哪些问题。透过这些反思,我才能更加确定自己想要写的,究竟是什么,并透过反复的提问,来找到下一步的可能。也或许,这是一种必须。因为知道了这些限制,让我更加确知自己想要朝向的方向,而作品也才能真的在限制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05. 赵菁文(作曲家/策展人) 那Lego堆积到舞台上的肖想 那些「还」未能实现的创作野望一直都有,其中一个是歌剧,大概从2017年就在。那要开始剧透一下了,版权所有,也欢迎合作。 文本是来自一位朋友的真实故事。60至
-
焦点专题 Focus 达人带路
这里的创作 从思索电声存在的美学出发
史丹佛电脑音乐与声响研究中心至今仍是美国西岸电声中心的代表,有著科技的地域之利,从作曲家的创作、App与声音软体的发明、声音合成与演算法、物理模式声音合成,到智慧手机成为乐器、心理声学、脑波与音乐的研究等,不同于欧洲电声中心,作曲家的第一个问题常是Where is my technician? (我的技术人员在哪里),而是在美国西岸开放的人文景观之中,Do it on your own.(自己动手做)。
-
焦点专题 Focus
超越五线谱的想像 友善沟通的起点
记谱法应该作曲家提供给演奏家,一个友善的沟通工具。在了解浅层的音符、表情等符号之余,还可能尽量地接近理解作曲家的思维深处,而后诠释其作品。所以当创作者的乐思超越的五线谱与音符所能表述的范围,新的记谱法的诞生也就顺理成章。一九五○年代,作曲家寻求其他表达音乐的可能,新的想法与呈现便需要新的记谱方式,作曲家因此发展出一些比拟音值的符号、图象记谱、或空间记谱等,让演奏者可依自己视觉记号与听觉诠释的想像关联,演奏相应的动作与声音。
-
焦点专题 Focus
豆芽菜之外的缤纷世界
不是音乐家故意搞怪!随著音乐家们愈来愈丰富的想像,传统的五线谱早已不敷使用。不信,想想传统记谱法要如何应付用指甲刮弦、用手肘压琴、在钢琴琴弦里边弹边「加料」,甚至加上电音、边弹边玩游戏没有作曲家的绞尽脑汁、重新设计,又如何将抽象变成纸上的具像?再说,五线谱最初也只从一条线,加到现在的五条线。如果传统线谱是这么衍生而来,那么谁说,活在现代的我们,不能加入「发展」的行列?线条、色块、空间、几何图形怎么看、怎么玩,就让精选的纸上乐谱展,引您进门道!
-
大师.经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从磁带到现场演奏 织叠交错的奇妙乐境
史提夫.莱许从录音磁带发展出来的phasing process,是其创作技巧与理念的基础,也是电子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后,不能满足于磁带的限制,莱许更将phasing技术扩大运用,不但应用在现场演奏家上,也运用在跨领域的装置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