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曲)

带著小灯进场 跟著《闪闪星》神秘小光点遨游

文字|张震洲
摄影|张震洲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7/16
《闪闪星》是一趟探索光影与想像力的奇幻旅程。 (张震洲 摄)

在经典绘本《阿罗有枝彩色笔》(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中,男孩阿罗拥有一枝神奇的紫色蜡笔,他可以透过画笔创造世界、让事物变得栩栩如生,也借此展开一趟未知的旅程。派奇剧团(Patch Theatre)将这个故事化为儿童剧《闪闪星》(ZOOOM),将画笔改为光影的变幻,让小观众在沉浸式的视觉演出中发现惊喜。本剧将于7月17日至20日在台北表演艺术中心蓝盒子登场。

2025台北儿童艺术节:《闪闪星》

2025/7/17  11:00、16:00

2025/7/18-20  11:00、15:00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蓝盒子

陈思宏谈《少年Pi的奇幻漂流》广告图片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舞台剧精采片段抢先看广告图片

《闪闪星》故事围绕著一位小女孩和一颗神秘的小光点,她在房间中遇到这个光点,并随著它解开隐藏在黑暗中的秘密。观众们在进场时会收到小灯,孩子可以在演出中,随著情节的变化舞动自己手中的小灯,和剧里的女孩一起体验惊奇的冒险。

这出儿童剧灵感来自克拉格特.强森(Crockett Johnson)的绘本作品《阿罗有枝彩色笔》,书中描绘了小男孩Harold如何用神奇的蜡笔,在不同情境下创造出与之对应的各种物体,例如为夜晚创造了月亮照亮道路、在大海中画出船只以勇度汪洋;蜡笔既是魔法,也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他找到回家的路。

故事从小女孩在房间里发现一颗神秘的光点开始,而冒险随之展开。光点从小点变成线条,最终发展为动态影像,引领她探索黑暗与光影的变化。(张震洲 摄)
文化预算缩减下的德国剧场广告图片

为了让孩子们亲身经历故事中的阐述的自由与可能性,《闪闪星》用光影呼应故事中的画笔,作为孩子创造和探索的工具,带领孩子们进入一个由光和影构成的梦幻世界,并借由互动参与的形式,激发小观众们的想像力和探索欲望。

英文剧名借用自单字「zoom」,不仅象征光的速度,也代表远近与透视变化──从微小光点到壮观光影的转变。故事从小女孩在房间里发现一颗神秘的光点起始,随著光点从小点变成线条,最终发展为动态影像,黑暗中的冒险也随之展开。

《闪闪星》以光影为核心元素,带领孩子们进入一个由光与影构成的梦幻世界,并探索其中的奥秘。(张震洲 摄)

《闪闪星》在剧场运用了LED灯、投影、雷射光等技术,模拟如梦似幻的环境,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许多互动桥段,让他们成为表演的一部分。例如首先让他们体会「黑暗」,并引导孩子「收集」它,同时也给他们一盏光,让他们在演出中借由手中的小灯感到安全,可借此保护自己,更可参与、加入演出,用光改变舞台的氛围,甚至赋予了「光」力量,让他们在游戏中以不同方式使用它,感受自己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在剧场中得到强大的体验感。

来自澳洲的派奇剧团成立于1972年,以创作富想像力和启发性的儿童剧为使命,为澳洲最受尊崇的儿童剧团之一。除了剧场演出,他们也常走入学校、社区,与各单位合作推广艺术教育,许多作品都以互动性的体验出发,结合儿童心理、教育、娱乐等面向。其中,《闪闪星》受到广泛好评,获2022年雪梨戏剧奖(Sydney Theatre Award)最佳儿童制作提名;雪梨歌剧院官网称其为「突破性」的互动儿童剧,并赞扬其带领孩子们展开奇幻旅程的能力。

派奇剧团利用LED 灯、投影和雷射光等技术,创造出如梦似幻的舞台环境。(张震洲 摄)

剧团表示,对4至8岁的年幼孩子来说,「线性叙事」并不那么吸引他们,因此,《闪闪星》的演出可能会根据现场儿童的参与,而有高达20种不同版本。观察孩子对「黑暗」与「光」的反应,更与成人大不相同,例如:告诉小孩「帮我带一片黑暗来」,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疑惑,而是会迅速找到它,可能是装满黑暗的密封盒或只能看到黑暗的望远镜等,结果令人惊艳。

他们也提到,最喜欢的观众反应是「不可能!」或「你是怎么做到的?!」正是这些孩子们的反应振奋了他们,继续在表演中运用这些「古老的魔法」,带给孩子惊奇。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