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岱卫
音乐工作者
-
焦点专题 Focus
音乐工作者吕岱卫的新乐季必赏清单
新乐季场次我选:NSO《法斯塔夫》、《漂泊的荷兰人》NTSO 2024/25开季音乐会II水蓝,彼得洛达尔与国台交NTSO 霍内克与国台交TSO 浦契尼《波西米亚人》TSO 殷巴尔、葛努仙涅与TSO,殷巴尔、葛鲁兹曼与TSO
-
追忆与悼念 In Memoriam
伟大功业,业已完成
今年端午节刚过,便听闻詹益昌医师辞世的消息。除震惊外,更多的是不舍与感伤。回想起这几年与詹医师一起工作、研究音乐的时光仍历历在目,许多回忆也随之涌上心头。 还记得是2006年的时候吧,当时刚到台中教书的我听闻有一位号称台湾头号华格纳乐迷的狂热乐迷在台中创立了一间私人性质的「华格纳图书馆」。好奇心使然,某日我造访了这间位于民权路巷弄内的神奇图书馆。事实上图书馆内的陈设我已印象模糊,但还在门外就听到一阵滔滔不绝的讲课声,进了门才知道原来这位华格纳狂竟然还自己开班授课,传授聆听华格纳歌剧的秘诀。当天来听课的人不少,室内几乎坐满,但我因为没有事先报名所以只能站在后场聆听。上课内容是什么坦白说我早忘了,但授课者壮硕的身材与宏亮的嗓音让我印象深刻,而这正是我与詹医师的第一次相遇。 将近10年后,2015年某日,我的粉专捎来一封讯息,正是詹医师想要邀请我到他新成立的「夜莺讲堂」进行一场演讲。不过讲题与华格纳无关,而是针对他的旅行团的音乐行程为团员介绍百老汇音乐剧。就是这场演讲开启了我与詹医师10年的缘分,在此之后几年间,我成了夜莺讲堂的固定讲师,从贝多芬、华格纳、马勒到百老汇音乐剧,几乎每套系列讲座都是我与他在不停地交流音乐思想、交换意见下孕育而生,而我也由此见识到了詹医师对于古典音乐广泛而专精的见识与涉猎。 2016年初,詹医师在夜莺基金会成立前夕邀请我担任副执行长一职,我还记得那天中午他邀请了我与内人在台中的一间高级餐厅用餐,席间他告诉我,基金会成立的宗旨除了要推广华格纳的音乐与艺术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乐迷与乐团、音乐家之交流的平台,同时也积极向国内各大乐团争取延长音乐会演前导聆时间至45分钟的规格。这样的理念放在今日来看都属创新,更别说将近10年前了,但他却凭借著一股热情认为这件事非做不可,当然我也因为他的这股热情而被感召。基金会成立之初诸事如麻,无论是网站的建置、基金会形象的露出、与各大乐团间就演前导聆形式的沟通交流,还有号召国内各知名音乐讲师共襄盛举等任务,几乎每一件事都在他的运筹帷幄中,每每有任何难以决断的事项,只要他稍加思索,很快就能理出精准且正确的判断。在我眼中,詹医师不仅仅是一位感性热情的音乐爱好者,更是一位拥有极端精明头脑、思绪极为清晰的企业家。 在与詹医师工作的这段时间,虽然因各项基金会事务
-
艺@书
精进古典音乐的讲座精华
光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与古典音乐难以构成联想;但一看到作者竟是大名鼎鼎的李奥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想必一定是关于音乐创作或乐团指挥的相关书籍吧?!待翻开内容又看到了许多谱例,相信许多读者心中必定充满诧异,这本书究竟在说什么? 事实上,本书的标题《未解的问题》来自于伯恩斯坦1973年在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时所进行的一系列讲座名称,其发想源自美国作曲家艾伍士(Charles Ives)在1908年所写下的同名小品。艾伍士的这首曲子激发了伯恩斯坦的灵感,那就是「进入到20世纪后,音乐要往何处去?」,而伯恩斯坦在哈佛大学的系列讲座便以此为名,以6场讲座的规模为学生们阐述他的想法与理念。而本书就是这6场讲座的演讲内容,经过编辑们的润笔挑筛精练而成。 虽然这已是近半世纪前的讲座了,但伯恩斯坦精辟的观点与见解放在身处于21世纪的当代仍历久弥新。首先,他以跨学科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分析音乐、解释音乐历史的新方法。在第一场讲座中以柯普兰的《钢琴变奏曲》作为楔子,援引简单的音乐主题向听众阐明音乐发展的各种可能,同样的4个音可以成为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中的主题,也可以演变成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甚至是乌德香卡舞团中的印度音乐。由此观点出发,伯恩斯坦尝试以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语言理论为基础,向听众建构起他对于「音乐要往何处去?」的思考逻辑。 在前3场讲座中,伯恩斯坦试图从音韵学、句法及语义学来分析音乐在声音、结构与意义上的组成与发展,并将焦点著重在古典时期的音乐。到了第4讲〈歧异的乐趣与危险〉中,伯恩斯坦解释了浪漫时期音乐中关于和声的不确定性与结构自由等特色,并仔细分析了华格纳在《崔斯坦与伊索德》里大胆却又充满创见的和声手法。第5讲〈二十世纪的危机〉则介绍无调性音乐的衍生过程及此一潮流所可能引发的重大危机,同时也在此揭示了艾伍士在《未解的问题》一曲中对于此一潮流的忧心与反讽。最后一讲〈大地之诗〉则将重点放在斯特拉温斯基的创作观,伯恩斯坦认为斯特拉温斯基已为这个「未解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而本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将近一百则谱例,洋洋洒洒地分布在书上各处犹如一本专业的音乐分析教材。事实上当年伯恩斯坦在演讲时时常信手弹奏他所要示范或举例的音乐段落,有时也
-
特别企画 Feature 资深音乐工作者
吕岱卫 国内乐季演出5大推荐
各大乐团开季音乐会 一览国内各大交响乐团的新乐季节目,首先要推荐的就是各大交响乐团的开季音乐会。开季音乐会的曲目选择往往是乐团总监或首席指挥为新乐季展现新风貌的代表作,而且乐团在经过两个月的修整后,也势必以最佳状态迎接新乐季的到来。因此若时间允许,我会推荐乐迷朋友将各大乐团的开季音乐会都听过一轮,这绝对是内行人的最佳选择。试想:从NSO开季带来的两首理查.史特劳斯交响诗《唐璜》及《死与变容》、NTSO的马勒第1号交响曲再到TSO的萧斯塔科维契第12号交响曲,每一首乐曲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考验乐团技术水准的试金石。只要走进音乐厅,相信我们都能感受到乐团摩拳擦掌、想要为乐迷朋友献上完美演出的企图心。 TSO与卫武营歌剧院年度旗舰歌剧《魔弹射手》 很开心又再次能看到TSO推出一年一度的歌剧制作,而这档与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合作推出的韦伯经典名作《魔弹射手》,采用的是茵斯布鲁克剧院2020年的崭新制作,并由简文彬率领TSO与国内一线声乐家担纲演出。《魔弹射手》在歌剧史上的划时代地位无可撼动,无论是韦伯新颖的音乐手法、流畅的叙事方式与浓郁的民族风格都是这出歌剧的迷人之处。而TSO在去年恢复歌剧制作后所缔造的好口碑,让他们再接再厉,于今年再度推出制作精良的《魔弹射手》,相信绝对能让喜爱歌剧的乐迷朋友带来耳目一新的精采飨宴。
-
特别企画 Feature 乐迷来敲碗:还是欠一味~乐迷的2024许愿清单
吕岱卫的敲碗名单: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伊凡.费雪
今年5月,我有缘亲炙莱比锡欣赏全本马勒音乐节的演出,眼见欧洲各大名团皆在布商大厦音乐厅大展身手,各自推出拿手的马勒曲目共同竞演,一连10多天听下来真是大呼过瘾。然而在这些乐团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由伊凡.费雪(Ivn Fischer)率领布达佩斯节庆管弦乐团所带来的马勒第九号交响曲。身为马勒权威的伊凡.费雪以对马勒音乐的独到见解将该乐团打造成东欧最具代表性的马勒乐团,当晚演出的马九无论音色与诠释手法皆让我大受震撼,也是全本马勒音乐节中让我最想再听一次的演出。而距离布达佩斯节庆交响乐团上次来台演出已将近10年前了,我很期盼伊凡.费雪能率领乐团来台演出他最拿手的马勒作品,相信绝对会为台湾乐迷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
演出评论 Review
悲欣交集的绝美体验
从《外套》的深沉、《修女安洁丽卡》的悲壮到《强尼.史基基》的疯狂,浦契尼透过三种题材施展不世出的天才,完成了他生平最后一部完整创作的作品。而NSO也透过了这档精致的制作让我们看见了《三联剧》的极难与极美。相信在看过《三联剧》后,你定会为当年这出歌剧首演时所遭受的批评打抱不平,同时也能为NSO在成立卅周年之际推出如此精采的歌剧制作而喝采!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跨时代的经典—茱莉亚弦乐四重奏」
近年来,国外有愈来愈多知名的室内乐团体纷纷来台举办音乐会,不仅一扫大多数乐迷对于室内乐作品感觉沉闷、严肃的刻板印象,更提升了许多经典室内乐作品的能见度,让乐迷们透过现场聆听了解到室内乐无穷的魅力。 就在六月,成军至今届满七十周年的茱莉亚弦乐四重奏也将来台演出。这个被誉为「美国室内乐第一家庭」的天团见证了欧美国家在二战后的室内乐发展,同时也是许多资深乐迷初次接触室内乐的启蒙者。就在历经岁月淬炼与团员的更易后,二○一○年茱莉亚弦乐四重奏迎来了首位华裔团员担任第一小提琴手的林以信,并为乐团带来崭新的乐风。 这次该团带来了三首乐派、风格截然不同的室内乐曲目,从莫札特最成熟的弦乐四重奏《不谐和》、舒伯特突破自我风格的《断章》到德布西在乐坛崭露头角之时所写下的唯一一首弦乐四重奏,这些作品兼具时代性与艺术价值,相信由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精湛的技术与高超默契,定能让国内乐迷大饱耳福。 六月十三、十四日在台北诚品表演厅,六月十五日在台中中山堂,希望国内喜爱室内乐的乐迷们千万别错过了茱莉亚弦乐四重奏所带来的精采演出。
-
焦点专题(二) Focus
绝对俄罗斯的「抒情场景」
在三幕共十一场的篇幅中,柴科夫斯基摒弃了气势恢宏的管弦乐,以充满民谣色彩的旋律与平实的剧情铺陈仔细雕琢剧中主角的外显性格与内心情感,让《尤金.奥涅金》体现了柴科夫斯基笔下「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同时也让这部歌剧成为最符合柴科夫斯基气质的作品。因此柴科夫斯基刻意舍弃了「歌剧」二字,用「抒情场景」这独特的名词为《尤金.奥涅金》辩护,宣示的正是引领俄国歌剧走向不同境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