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姿宇
-
戏剧
娜拉出走之前呢?
《乘上未知漂流去》由成员背景丰富的团队「二律悖反协作体」打造,主要讲述本剧演员妍青的外婆刘华英,在20世纪初的华人离散故事,叙事在华英的生命历程切片和妍青作为演员本人的自剖独白间来回接驳。本作有极强的技术、设计及叙事野心,唯在技术形式的尝试及文本编写方面,或有待发展。 耳机剧场与身声分离:从属于叙事的再现 技术形式上,本剧最引人注意的是表演全程除开场约10分钟前导外皆让观众戴上头戴式无线耳机,以现场即时音效播送到观众耳中,包含对演员声音表演及物件造音进行即时创作的形式,尝试打造沉浸式的剧场体验。 团队具备成熟的声响即时创作能力,精准掌握声音场域,例如对演员即时造音的音频循环、改声效果、不同音层间的平衡,皆处理得恰到好处。《乘上未知漂流去》的技术调度对台湾观众来说召唤了两种当代剧场表演形式:耳机剧场和身声分离。 前者早前有2017年德国里米尼剧团的《遥感城市》、2019年台南艺术节《咖哩骨游记2019.旅行装》、2022年人权艺术生活节《不易遗忘的声音们》等(注1);团队方面,再拒剧团从2016年起便有「漫游者剧场」系列创作至今。诚然,这类作品多以游走形式,强调耳机声景与环境空间的互动,且多非现场而采音频预录演出,与《乘上未知漂流去》在剧场黑盒子演出,重即时反馈有形式上的差异,这使得本作同时带有「身声分离」的效果观众看演员在台上唇齿掀动、手上操作各种物件,但造音物与观众的身体距离,并未反映在声音对观众显现的效果上,耳机取消了身体的物理距离,看不见的讯号共振使得声声响响犹在耳边,触手可及。
-
戏剧 罗伯.勒帕吉✕机器神✕马戏工厂《砰!》
比摔角更摔角 马戏高手转译的剧场奇观
大猫熊与摔角能有什么关系?2002年,英国法院宣判了以大猫熊作为识别物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在与「世界摔角联盟」(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的诉讼中,赢下了WWF缩写的商标权。自此,大猫熊与摔角分道扬镳,后者更名为「世界摔角娱乐」(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职业摔角公司,以其名揭示了摔角作为一种娱乐的重要向度。 出身加拿大魁北克的导演罗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团队「机器神」(Ex Machina),以及魁北克「马戏工厂」(FLIP Fabrique)这次带来台中国家歌剧院的新作《砰!》(Slam!),便是以摔角娱乐为主题。勒帕吉与机器神对台湾观众来说应不陌生,上次来台是2023年的《库维尔1975:青春浪潮》,更前几次演出包括《在月球的彼端》(2020)及《887》(2018),勒帕吉及机器神标志性的舞台场景设计、灯光安排及强大富丽的叙事张力,尽显于这几部作品中,剧场风格也十分适合中大型剧院空间。不过,《砰!》(Slam!)以其摔角娱乐的内容,可能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看戏体验。
-
戏剧
重构物件意义 提炼微物之光
「历史是一种叙事,由现实与记忆建构而成。有些故事总是被一再复述,有些则任人遗忘。」这是泰国导演维帢亚.阿塔玛(Wichaya Artamat)在《捉迷藏》(寻找导演的七个那个)(Juggle Hide (Seven Whatchamacallits in Search of a Director),后简称《捉迷藏》)中提示的历史观点,也恰如其分地为本剧下了注脚:这是场关于历史多重叙事、叙事对象,以及叙事媒介的演出。 阿塔玛的作品向来与他身处的泰国当代语境息息相关,多盘整表演、政治、日常生活间往往幽微又千丝万缕的连结,继8月在2024台北戏剧节演出《曼谷公寓》后,阿塔玛与泰国「为了什么剧团」(For What Theatre)在今(2024)年秋天艺术节带来《捉迷藏》。本作于2023年在日本京都首演,阿塔玛自陈这是对导演身分的检讨、回顾(注1),要检视身为导演,自己如何将意义加诸不同物件上,当他的作品时常以政治权力关系为主题时,阿塔玛希望这次能反身地思考在剧场内,导演又如何形同另种形式的权力宰制者,并以剧场内的物件为例,进一步探问:若被宰制的物件可以「回应」,它们会说什么话,又会怎么说话?
-
特别企画 Feature 观看的方式 地方纹理
当剧场与地方相遇 多重形式的对话
在处理地方纹理的剧场制作中,剧场创作者与在地环境、文史、住民的互动关系是多样的,地方纹理不是铁板一块,它或被改造以融入剧场,或与剧场发生协商关系得以对话,甚至也可能被完全架空、挑战,重新赋予新的叙事。在这样的过程中,剧场的生命与地方的生命,也因此有了平实的交会与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