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律悖返协作体《乘上未知漂流去》
2025/6/15 14:3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表演厅
《乘上未知漂流去》由成员背景丰富的团队「二律悖反协作体」打造,主要讲述本剧演员妍青的外婆刘华英,在20世纪初的华人离散故事,叙事在华英的生命历程切片和妍青作为演员本人的自剖独白间来回接驳。本作有极强的技术、设计及叙事野心,唯在技术形式的尝试及文本编写方面,或有待发展。
耳机剧场与身声分离:从属于叙事的再现
技术形式上,本剧最引人注意的是表演全程——除开场约10分钟前导外——皆让观众戴上头戴式无线耳机,以现场即时音效播送到观众耳中,包含对演员声音表演及物件造音进行即时创作的形式,尝试打造沉浸式的剧场体验。
团队具备成熟的声响即时创作能力,精准掌握声音场域,例如对演员即时造音的音频循环、改声效果、不同音层间的平衡,皆处理得恰到好处。《乘上未知漂流去》的技术调度对台湾观众来说召唤了两种当代剧场表演形式:耳机剧场和身声分离。
前者早前有2017年德国里米尼剧团的《遥感城市》、2019年台南艺术节《咖哩骨游记2019.旅行装》、2022年人权艺术生活节《不易遗忘的声音们》等(注1);团队方面,再拒剧团从2016年起便有「漫游者剧场」系列创作至今。诚然,这类作品多以游走形式,强调耳机声景与环境空间的互动,且多非现场而采音频预录演出,与《乘上未知漂流去》在剧场黑盒子演出,重即时反馈有形式上的差异,这使得本作同时带有「身声分离」的效果——观众看演员在台上唇齿掀动、手上操作各种物件,但造音物与观众的身体距离,并未反映在声音对观众显现的效果上,耳机取消了身体的物理距离,看不见的讯号共振使得声声响响犹在耳边,触手可及。

即使《乘上未知漂流去》对蓝牙耳机技术的使用与他作有决定性差异,但前作也为我们提示,类似技术的使用如何能有镶嵌于表演叙事内的必要潜力:许多耳机漫游式剧场著力处理预录声响与观众体感世界间的张力,从邀请观众凝视固有地景,到挑战都市景观被赋予的日常意义,甚至重建身体与空间彼此的构成关系;身声分离则时常彰显声响与动作间的任意性,拆解造与音两者的因果关系,连带持续动摇舞台上各种意义生产链结的稳定结构。
在此,我们关心的是,在杰出的技术执行下,《乘上未知漂流去》兼备耳机剧场与身声分离效果时,技术调度与叙事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必要性。剧作简介提及的「沉浸式听感剧场」已对此透露一二(注2),耳机要使得观众透过声音,更亲密地亲身经历华英的离散故事,借声景见证华英人生中的各个节点:码头人声、船舱内浪潮声、帮佣家庭内的劳动声。耳机声景打造了无比的亲密与窥视感,演员在口白中大量使用低语呢喃,亦倍乘此效果。
但在情感调度上,亲密感技术若不曾随叙事而推进或发展,长时间暴露在高张力的情感动员下,观众易感弹性疲乏,疲乏感也随著表演操作身声分离的逻辑渐趋清晰而被放大,因为,《乘上未知漂流去》的即时造音虽有巧思,仍不脱模仿逻辑,使得声响时常只是从属于叙事的再现——当演员说有海,便有拟仿海浪的声音,当演员谈到海关文件,便有官员盖印的声音——在这层次上,《乘上未知漂流去》对身声分离的使用,更多时候反而是巩固了话语与声音间的意义生产结构。

女性角色的叙事主题:自证式讽刺
在叙事主题方面,本作试图反省女性角色的戏剧形象,却矛盾地重演了其立意反思的刻板图景:受苦的女人。
开场时,演员妍青自陈西方经典剧码总爱搬演「歹命」的女人挣脱命运,隐有批评,但《乘上未知漂流去》力图编织的情感氛围、演员声情却是一路的抒情主义慨叹,演员妍青以第三人称重述华英的故事时,语调多半幽远飘渺,间杂当代舞蹈扭曲翻动的身体,展演痛苦心理挣扎及对女性受苦身体的哀诉,再配合场灯掩映下,情绪饱满的聚光灯及令人不安的长低音声景。
亦即,场上浓笔重彩以显的,多是女性角色的苦痛和犹疑,这也正使得剧末华英的娜拉式出走——决定离婚——反而由于缺少叙事铺垫,显得相对突兀。
在此,《乘上未知漂流去》几乎体现了一种自证式讽刺,当演员在开场白中,明确地问题化了剧场总好见证受苦的女人摆脱命运的限制,本作却再次搬演了这种叙事结构,甚至剧末的女性反抗,是取径台词语言带来的机械降神,而非经由表演的身体或场面调度。在这点上,本剧末大段引用的《玩偶之家》虽展现娜拉的不堪,但易卜生在该剧中以致密细节逐步拆卸娜拉的社会角色,最终引向娜拉沉默式的出走高潮,对观众/读者来说,或许无法窥见受苦女人的心理图式,却明确见证了推动受苦女人自我拯救的驱力。

《乘上未知漂流去》的故事张弛皆可,如同白斐岚提及,不论是离散史、华人离散史,即使在近代也都不是多特别的故事(注3),而张宗坤对马来亚殖民史的追溯,几乎恰是为一个普遍的故事还以地理政治史的特殊性(注4)。在编织历史文本和个人史间的互文关系时,本作选择聚焦女性身分与经验,并藉耳机与声响的搭配强调以私历史为重的叙事取向,只是该如何调度耳机技术,以探索声响技术的发展潜力,以及把握对女性角色生命力的理解、或对「命/运」这个历史悠久命题的概念诘问,《乘上未知漂流去》都还有令人十分期待的发展空间。
注:
- 相关演出整理可参考黄馨仪:〈Chito不只去𨑨迌:一个人的声景旅行,实体与虚拟的云端游走〉,《PAR表演艺术》杂志第352期,2023年3月号,页94-97。
- 可参考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本剧介绍页面。
- 白斐岚:〈以命运为深刻命题,最终回归动人小品《乘上未知漂流去》〉,表演艺术评论台。
- 张宗坤:〈遗忘是回家最快的路——《乘上未知漂流去》〉,表演艺术评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