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彦如
-
艺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我们,就是自己的困境
由蔡柏璋和魏隽展主演的新戏《浪迹天涯》才开卖不到廿四小时,票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秒杀完售。回过神来,我们才惊觉,剧场走到这个时代,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票房明星」。 两位集编导演于一身的七年级剧场创作者,现阶段的成绩,无疑是同年龄层的创作者难以望其项背的蔡柏璋,拥有严谨而完整的科班训练,却完全没有学院派的包袱,作品贴合时代脉动,从《K24》到《Re/Turn》,无一不是口碑票房双赢的佳作;魏隽展,从默剧、小丑、操偶到写实表演,自称表演系统「杂食」,却深厚扎实,表演作品如《最美的时刻》、《假戏真作》,屡获台新奖入围肯定。 然而,他们并不以此自满,反而不断透过上课、旅行、阅读等,拓展自己的生命经验和创作历练。谈及未来的生涯愿景,他们都认为,把自己变得更好,整个剧场环境才会改变。 面对这个世代剧场工作者普遍的生存难题,魏隽展说:「我们,就是自己的困境。」或许,唯有认识这点,挫折和失败,才能转化成前进的动力,才能在这块小小的岛屿上,督促自己继续进步。
-
艺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如梦之始的创作灵光
黄哲伦,美国知名华裔剧作家。作品多次入围及荣获斯坦伯格剧作奖、奥比奖、普立兹奖等各大奖项,《蝴蝶君》更是夺得一九八八年百老汇东尼奖,是唯一荣获此奖项的华人。一九九四年至二○○○年期间,被美国总统柯林顿认命为「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委员。最新作品《中式英语》在二○一一年也再次赢得杰夫奖殊荣。 赖声川,台湾知名的剧场及电影、电视导演、编剧,表演工作坊艺术总监。出自其手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繁多,《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是台湾创作者中,对华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同为对全球剧场贡献良多的艺术家,一位在美国以传统的现代戏剧模式,用英语从事剧本写作;一位以中文即兴的剧场导演方式,开始了编剧的生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模式,到底有何不同?而其过程又有甚么不为人知的技巧与方法?让我们借此对谈,一探其中的奥秘。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乌镇戏剧节「小镇对话——今日美国剧场创作与制作」
商业?艺术? 何为「创作上的背叛」
乌镇戏剧节以封闭且独立的空间特性,安排了十二场座谈,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企图能引发无形的力量,对全球的戏剧界产生影响。 在本次对谈中,虽然谈到的只是美国剧场现况,但是回到台湾剧场生态面来看,关于政府补助机制的未来与困境、定幕剧商演模式的利弊,都可以从其中瞧出端倪。而对中国目前正急速发展的戏剧市场来说,中央所应扮演的角色,市场上白领剧、解压剧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也都隐隐指出部分症结所在。 当然,藉著各个成功的艺术家现身说法,指出如何在面对剧场生态与艺术创作时的理念,更是本次对谈的重点。本刊特地摘录对谈重点内容,以飨读者。
-
焦点专题 Focus
为痛苦的生命 找到剧场的出口
黎焕雄,剧场的模范生,严谨的风格美学实践者。陈俊志,街头的异议分子,忘情浸溺于同志影像的记录。两个性格迥异的创作者,曾在人生二十左右的青黄岁月关头,相遇于淡江大学一隅的社团教室。如今年近中年,生命与创作的轨迹,再次将两人聚合于当年熟悉的黑盒子空间。两个朝不同方向绕行的圆,终于交集,也许并不圆满,但已从棱角中学会原谅。 《台北爸爸,纽约妈妈》,陈俊志费时五年写下的自传小说,横跨两个国度、历经卅年的家族风霜历史。河左岸剧团当年的掌舵人物黎焕雄,读到学弟作品的第三页,便决定将其改编为舞台剧作品。这不只是一个跨领域的合作,也是一次创作上的重逢。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歌舞台湾,跳舞年代——台湾流行歌舞点名簿
「来跳舞吧!」灯光暗下,音乐起奏的时候,男男女女便在舞池中央,翩翩而起。 台湾的流行歌曲常带动舞蹈类型转变的浪潮,从一九二○年代留声机放著纯纯演唱的〈跳舞时代〉,踩著俏皮的狐步舞步,到现在流行天王天后在舞台上大力展现的炫目的舞台效果、街头舞蹈,与融合体操技巧的现代舞,每一个时代借由流行歌曲所引发旋风的舞蹈风格,都大不相同。 每一个世代,都有著专属于他们的歌曲,每一首歌曲,都带来全新的跳舞时代。「跳舞吧。只要音乐还继续响著。」村上春树在小说《舞.舞.舞》中这么说,跳舞吧,每一个年轻岁月的歌曲,也这么说
-
即将上场 Preview 刘凤学唐乐舞封箱演出
《倾杯乐》 重现大唐华丽时代
应两厅院「民国艺百」系列之邀,刘凤学与新古典舞团将演出唐乐舞系列的封箱之作《倾杯乐》,并选粹经典舞码《春莺啭》、《拔头》、《苏合香》与《团乱旋》,温故与新作齐展于观众眼前。
-
即将上场 Preview 莫比斯圆环创作公社《十牛图》
古迹寻牛 以老宅阐述禅思
莫比斯圆环创作公社新作《十牛图》,带领观众走进位于芦洲的李宅,进入古迹大玩寻牛之旅,并在其中寻找、对应自身生命的《十牛图》,以轻松逗趣的手法,细细数说隐藏在李宅砖瓦中的台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