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婷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澳洲艺术家Dan Daw ╳ 台湾舞蹈家周书毅
当我们讨论「平等」,「差异」能提供什么视角?
2022年的德国杜塞道夫国际舞蹈博览会正在启动新的转型,从甫上任的联合艺术总监及策展团队暨评审名单上可明显察觉到,欧陆未来的表演艺术策展乃至艺术节规画的趋势与关注点。其中,在台湾讨论度也日益提升的「平权」与「共融」议题,在本届博览会中更被强调。不仅仅是更多的身障艺术家参与在其中,展现了身体的多元样貌与需求,展会在空间动线、人事或节目规划中,都能感受与往年不同的策展策略。 自2020年起担任杜塞道夫国际舞蹈博览会联合策展人的艺术家Dan Daw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以身障者、酷儿、舞蹈工作者等身分,承担决定资源分配与对象的策展人职责的工作目标很明确:将身障人士的需求与身体经验带入此舞蹈展会,并让身障艺术家们在提升能见度的同时,也拥有合理且自在的工作场域。「有时候,只因为我在这个策展人的位置上(拥有话语权),他们能更安心地来演出,不用担心重复遇到一样的困难。」节目的时程安排,无障碍动线等基本需求,还须考虑空间场域变换与过多的讯息(文字、图像、声音、影像),都可能造成特定观众群的负担,必须细心筛选。「在参与的过程,要能感觉到随时能慢下来,或者离开,并且无须感到抱歉的。」其中必须不断互相提醒的重点在于:「要建立能够好好呼吸的时间与空间。」 那么,该如何具体地创造一个场域,让身障与非身障的舞蹈工作者,乃至所有不同身体╱心理特质的参与者,都能无障碍地自在共处、分享甚至共同创作?如何达到深度的对话与互相理解?又如何确实落实在执行面上?而具备怎么样身分、身体及视角的人,适合来规划这个场域的游戏规则?透过近年同样关注相关议题,也担任「2022台湾舞蹈平台」策展人暨卫武营驻地艺术家的周书毅与Dan Daw的对话,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解答。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面对剧场寒冬 寻找展现创意的生存法则
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剧院关闭,制作腰斩,剧场艺术家如何在这样的情境下突破难关、继续产出作品?两位旅居德国的创作者樊怡君与罗芳芸在如此困境中分别完成了舞作《MUDRA》与纪录式剧场作品《Home away from home》,她们突破了那些难关?又得到了那些支援?作了多少妥协的同时又发现了怎样的视角?
-
柏林
里米尼纪录剧团《这不是个大使馆》首演引发关注
里米尼纪录剧团新作《这不是个大使馆》由该团主要成员之一史蒂芬.凯吉(Stefan Kaegi)执导,在经历台湾的驻村、田野调查与表演者甄选,及瑞士洛桑维蒂剧院的密集排练后,于今年1月24日于柏林艺术节完成首演。 凯吉的创作擅长以取材自真实世界的纪录式剧场文本、声音、互动式装置,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城市环境中,建立多样性的创作关系。透过实地田野调查、公开试演和概念在剧场具体化的过程,就特定主题,寻找「日常专家」(Experten des Alltags)、也就是未经专业训练的演员参与表演,在舞台上串连起不同剧场元素,演绎自身故事。 《这不是个大使馆》的3位「日常专家」为吴建国、郭家佑、王思雅,透过甄选加入制作。他们长年各自在台湾对外关系上有著不同视角的第一线经历,从国与国之间的官方外交场域、珍珠奶茶原物料全球供应的商业版图,到台湾数位外交协会NGO组织积极以民间力量参与国际事务等。演出从虚构的「台湾」大使馆成立过程叙事,串起台上各自的生命故事,也同步到现场观众关于「台湾处境」的讯息与感知。 德国首演后,媒体上出现两极评价,RBB盛誉此剧为少见佳作,应直接受邀至下一年度的柏林戏剧盛会,成为德语区10大「最受瞩目」作品之一。此外,各种不同定位的媒体包括表演艺术专业剧评网站《夜间评论》,面向大众路线的《南德日报》、《柏林日报》,及左翼光谱的《日报》(Taz)、《ND左翼新闻》都针对此剧特殊的政治议题提出观点各异的评论,勾起讨论与关注的程度可见一斑。 《这不是个大使馆》将在今年3月完成在奥地利维也纳人民剧院 (Volkstheater)、瑞士巴塞尔剧场 (Kaserne Basel)与洛桑维蒂剧院 (Thtre Vidy-Lausanne)巡演后回到台湾,于4月12到14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
-
柏林
以AI与深伪技术打造反极右艺术行动,艺术家组织ZPS引发争议
政治美学中心(Zentrum fr Politische Schnheit,以下简称ZPS)是一个总部设于柏林的艺术团体,自2009年活跃至今,以挟带嘲讽的政治倡议行动深入社会,反对极右派民粹主义并主张接纳难民,实践「积极的人道主义」。创始人为政治哲学家暨行为艺术家卢赫(Philipp Ruch),他在一次访谈中提及ZPS的艺术脉络,是承袭自德国艺术家博伊斯(Joseph Beuys)与史林根希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开启的政治艺术行动:「艺术必须让人感到痛苦、深受刺激和困扰。史林根希夫将之称为:『透过颠覆实现启蒙。』(Aufklrung durch Verstrung)」 今年底ZPS发起一项艺术行动,利用AI技术制作几可乱真的政府官方宣传,包含影像、装置、网站与周边商品,宣传联邦政府正式通过法案,禁止并取缔占有国会席次的极右派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Alternative fr Deutschland,AfD),并宣称该党多位领导者已被逮捕。还透过总理府前设置的艺术装置,以扩音喇叭重复向路过民众播放仿制的政府声明,来阐述该虚构禁令的合理性。 同时,该组织架设了视觉上极其相似的总理府网站(afd-verbot.de),仿制总理萧兹(Olaf Scholz)宣布正式禁止该党的影片。甚至还伪造财政部长署名的公开信,为该活动募款。 在深伪技术和人工智慧的运用下,整个宣传活动真假难辨。 各大媒体评价两极,但不难察觉主流舆论对此行动合法性的强烈质疑。政府发言人赫贝斯特雷特 (Steffen Hebestreit)指出,目前只能「提出警告」(该组织)不要用欺骗性的仿真图像、影像和语言。但会否产生相关法律后果,政府持保留态度,以待后续调查。他提到:「这项艺术活动展示了应用人工智慧会有的后果:深度伪造将会愈来愈渗透到公众场域中。」赫贝斯特雷特呼吁所有媒体专业人士,协助提高公众对假新闻和虚构资讯的认知。
-
柏林
反思后殖民结构的场域,柏林瑙宁街剧院获「联邦剧院奖」首奖
德国政府于2015年设立的「联邦剧场奖」(Theaterpreis des Bundes)每两年颁发一次,实质奖励中小型剧院及独立场馆的专业成就,旨在「彰显和强化剧院作为以美学(为媒介)参与社会问题的现场。」并「突显德国剧院景观独特的艺术多样性。」。该奖项由剧院和独立场馆主动提出申请,并且提供9个月以上持续进行的表演艺术作品发表。 2023年共计有81家剧院申请,得奖者有4组,其中奖金20万欧元的首奖由柏林瑙宁街剧院(Ballhaus Naunynstrasse)夺得,得奖理由为:「该剧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中能够『反思后殖民结构』的重要场域。」「不仅只是首次,我们在这里(透过表演艺术)听到了后移民族群的声音,而正是在这里,『后移民戏剧』这个术语被发展出来。」近10年来该剧院更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结构,用于支持非裔、酷儿和有色人种艺术家的自主创作。」 另还颁发了3项奖项,奖金各10万欧元:耶拿市立剧院获「市立与州立剧院」奖,理由为「当其他人仍在讨论各种补助透明化、集体管理和基层民主监督的可能性时,耶拿剧院坚持30多年来,持续实践根植于德国、独一无二的(剧院经营)模式。」;而「独立制作剧院」奖项颁给了莱比锡洛夫特剧场(LOFFT - DAS THEATER),该剧院代表著「美学创新和艺术创造力、活生生的世界主义和包容性,更代表著一个不仅重视工作弹性,且高度重视专业网络和文化政治定位的团队。」;而「私立与客座剧院」奖则由以专营特技与马戏知名,并专注于由「新马戏」进一步发展当代马戏美学的柏林 Chamleon(变色龙)剧院赢得。 文化部长罗斯(Claudia Roth)将获奖者称为现今戏剧和文化领域的先驱:「获奖的众家场馆,将包容性、文化多元和对权力持批判态度的文化工作环境化为可能。」
-
法兰克福、奥芬巴赫
首度由非欧裔策展人领军,世界剧场艺术节切换「世界」各的种可能
7月中甫落幕的「世界剧场艺术节」(Theater der Welt)由「ITI德国国际剧场组织」(Internationales Theaterinstitut Deutschland)发起,自70年代后期开始,每3年举办一次,每次挑选一个德国境内城市举行,邀请不同合作单位与策展人策划,期望借此激荡、发展出截然不同的剧场美学,同时汲取世界的养分。今年首次同时在法兰克福、奥芬巴赫两城举办,也是首次由非欧裔的策展人主持。来自日本的相马千秋担任本届节目总监,她提出4项策展理念:一、「世界」应是复数的,建议以多元视角思考世界,近一步包容广义上所有的人类、生物与非生物;二、提出「孵化主义」概念,来自于疫情期间,等待与未知的状态,给予「空白」与「未知」新的空间与可能性;三、通过虚拟现实扩展剧场的可能,积极支持不受传统戏剧观念束缚的跨学科工作和艺术实验;四、沿著地理上的河道而行,连结起两个相邻的主办城市。 在常规的剧场演出外,应用艺术博物馆被打造成「孵化舱」,3层楼建筑展示了一系列互动式VR作品,而泰国影像艺术家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s)的《与太阳的对话》影像装置,则是另辟展区独立展出。另台湾艺术家许哲瑜、戏剧构作陈佾均及文本写作陈琬尹合作的《动物园假说》也由艺术节委托制作,于莫索顿艺术中心(Knstlerhaus Mousonturm)呈现。 由各大媒体剧评可以看出,本届节目中,前卫的亚洲艺术家作品、新移民世代跨文化的混合美学,甚或挑衅的极端美学,的确挑战传统德语区观众的观戏经验。 下一届2026年世界剧场艺术节将在德国萨克森邦第3大城开姆尼茨(Chemnitz)举办,该城也获选为2025年欧洲文化之都,将由开姆尼茨市立剧院、布鲁塞尔The Festival Academy及欧洲文化之都主办单位联合策画,回归到欧洲文化脉络的思维,可预见3年后又会是一次截然不同艺术观点的排列组合。
-
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戏剧院宣布,下个剧季将全由女导演执导主要制作
法兰克福戏剧院(Schauspiel Frankfurt)于5月中正式宣布,2023/24剧季的主舞台制作将全部由女导演执导(100 % Frauenquote),艺术总监安塞尔姆.韦柏 (Anselm Weber)表示,这是基于多年来共同经营出来的良好工作关系,戏剧院与多位女导演合作的成果斐然才有的决议,不希望被贴上任何意识形态标签,当然也并非要刻意排斥男性导演。这样的决策非德国首例:2018年时,卡斯鲁尔市立剧院(Staatstheater Karlsruhe)曾为改革当时内部性别比严重失衡、时有性骚扰诉讼的状况,由同为女性且位居行政高层的导演安娜.柏格曼(Anna Bergmann)强力推行100%女导演保障名额,成功引起关注并成为仿效对象。其后「戏剧盛会」也自2020年起持续每年50%女性创作者与团队入选保障名额,并计划施行至2024年。 二战后重建的法兰克福戏剧院,现址位于欧元塔(Eurotower,前欧洲中央银行所在地)正对面,向来是德西地区重要的戏剧场馆。6年前,该场馆曾因整个剧季几乎只由男性导演主持大型制作,且女性艺术家与工作人员薪资远低于男性,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为人诟病,被剧场评论平台「夜间评论」(nachtkritik.de)大幅报导,引起舆论非议。尔后几年,戏剧院便著重经营并挖掘具备大型剧场制作经验和能力的女性导演,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上述政策发布同时,法兰克福戏剧院也列出下一季合作的导演名单,2023年有闻名于欧陆的克劳迪娅.鲍尔(Claudia Bauer),将推出改编自布纽尔电影的新剧;生于斯洛维尼亚,也在今年戏剧盛会10选名单中的马泰亚.科列兹尼克(Mateja Koležnik)带来莫里哀喜剧《守财奴》;以亲子剧场知名的克里斯蒂娜.拉斯特(Christina Rast)重新诠释经典德国童话《默默》;此外还有青年导演洁西卡.格劳斯 (Jessica Glause)改编伍尔芙的《奥兰多》及约翰娜.韦纳(Johanna Wehner)的《德古拉》。
-
柏林
柏林戏剧盛会开幕在即,突传管理团队人事异动
2023年柏林戏剧盛会(Berliner Theatertreffen,以下简称TT)正在如火如荼地筹备著5月12日的开幕。这是疫情后回归实体现场的第2年,也是这个德语区剧场盛事迎向第60个年头的历史时刻,却在3月中突传人事异动:去年9月甫成军的4人策展团队中,波兰裔剧场制作人玛塔.希尔特(Marta Hewelt)宣布4月1日正式退出柏林艺术节与TT团队。 《每日镜报》(Tagesspiegel)以「『并无纷争』:希尔特离开戏剧盛会管理团队」为标题,文中引用柏林艺术节新闻稿:「由于在组建新团队与管理层的过程中,认知到彼此不同的工作方式,希尔特和艺术总监皮斯(Matthias Pees)同意,彼此不再继续合作。」这件人事变动,不仅在时间点上令人吃惊,除因两人过去曾成功合作执行过多项制作,希尔特于 2010-2012年在柏林HAU剧院(Hebbel am Ufer)与皮斯还共同组织了两届的拉丁美洲戏剧节,因此两人绝对有足够的机会能了解各自的「工作方式」。长年在独立剧院(Freie Szene)工作的希尔特上任后,有著从HAU剧院的售票口起步,扎实的第一线剧场行政工作经历,曾被期待能进一步打破TT长年偏爱市立剧院大戏的保守作风,如今求去,她接下来的动向也引发关注。 梳理TT近10年来的脉络,从女性艺术家╱团队保障名额、深入现实社会的议题、接触各类族群、打开更多国际面向与对话平台,一步步塑造起多元自由的形象。今年更是在新上任艺术总监皮斯任命下,首此由4人策展团队共同主导。但事实上,文化、语言、专业各异,同时也是第一次合作的4个人该如何各司其职,成就一个指引方向的头脑,本就是难题。此时希尔特宣布退出,剩下的3人将在未来继续运作TT的管理团队。究竟是能守成还是大破大立,大船的走向,也让众人既期待又担忧。
-
维也纳
导演米洛.劳7月起接任维也纳艺术节总监
「我想要以维也纳艺术节(Wiener Festwochen)的伟大传统为基础,创造一个神话般、强大、又富争议性的艺术节。它应该要是能跟每个人站在一起,为每个人而发生的艺术节:一个让众多声音并存、形式多样,充满热情和战斗力的世界剧场。一个属于维也纳和这个世界的艺术节。」将于今年7月接任维也纳艺术节(Wiener Festwochen)艺术总监的瑞士剧场导演米洛.劳(Milo Rau)在新闻稿中强调。 米洛.劳的作品常直接以历史、社会与政治事件为题,梳理并揭露事件深层与多面向的真实,并以细致叙事手法著称,被评论称为「感性的政治剧场」(sinnliches und politisches Theater)。他在2018年接手比利时根特剧院(NTGent)时发表了〈根特宣言〉(The Gent Manifesto),声明「剧场里呈现的,不再只是描绘世界。这是关于改变它。目的不在描绘真实,而是使真实本身再现。」提问「戏剧能为现实做什么?」,并试图在根特建立一个可以专事国际巡回演出,属于「全球的人民剧院」。而今,他即将切换城市与文化视野,进驻维也纳,任期5年。 维也纳艺术节在每年5月和6月间举行,以戏剧、歌剧和舞蹈为主,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团体参演,约莫是 40 部作品、175 场演出、70 场音乐会的规模,每年约有18万人次参与,非常考验组织者的国际人际网络及动员力。宣布接任同时,米洛.劳也宣告合作名单上会有德国剧场导演帕西弗(Luk Perceval)、比利时编舞家布拉德勒(Alain Platel)和西班牙导演暨表演者安婕莉卡.利德尔(Angelica Liddell)。他也将在来年艺术节中发表结合现实中亚马逊地区原住民进行的抗争与古希腊悲剧《安蒂冈妮》的新作,评论家认为:「此作将在公众视野下,挑起长时间的讨论,远比传统、古典的剧场里能看到的任何作品都还要久。」
-
萨克森自由邦
政府出资25万欧元,协助民间剧院重建
今年11月,德国东部萨克森自由邦(Freistaat Sachsen)的格哈特-霍普特曼剧院(Gerhart-Hauptmann-Theater Grlitz-Zittau)因1场技术失误,造成剧院舞台严重损坏,必须暂停部分演出关闭。为此,萨克森邦政府决议在例行补助款之外,再划出25万欧元特别经费,帮助该剧院重建剧院舞台。萨克森邦总理克雷默奇(Michael Kretschmer)表示:「我们不会置之不理,这里必须继续经营下去,这间剧院对地方的居民和他们的生活品质而言,非常重要。」 根据德国主流媒体《南德日报》与《时代周报》等报导,这间以德国文豪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哈特-霍普特曼命名的剧院,拥有3个主要场地,定期演出音乐剧、戏剧、舞蹈与音乐会。其中位于格尔利茨市德米亚尼广场(Demianiplatz)的剧场建筑,完工于1851年,为该地区最重要的历史建物之一。11月8日当天,因不明原因的技术操作失误,触发火灾警报,启动了自动洒水系统,短短几分钟内,舞台区域被数千升的水淹没。 所有技术系统及舞台上的布幕、布景、器材和道具几乎全数毁坏。 造成至少数百万欧元损失。萨克森邦文化部长克莱普施( Barbara Klepsch)指出:「这笔经费应该能帮上忙,至少修复要舞台,让一部分的演出能正常进行。」或者,至少暂时另择场地演出。 格哈特-霍普特曼剧院并非像是政府经营的市立剧院,拥有长期稳定的营运经费,主要是在该地区的众多地方协会与市民成立的基金会支持下,维持著盈亏自负的营运。由此事件也不难察觉,剧院在德国社会作为不可或缺的存在,以及民间与地方政府对其长期支持的力道,不因其是否有大师名作,而是因为地方民众在生活上的需要。
-
乌帕塔
碧娜.鲍许中心将开展「永续」新计划
已故德国编舞家碧娜.鲍许(Pina Bausch)留给世界的遗产,除了她一生的创作事迹、语录,她的舞团、舞作之外,还即将增加一项以她为名的永续艺术计划。 预计于2027年完工启用的碧娜.鲍许中心(Pina Bausch Zentrum)位于其故乡乌帕塔(Wuppertal),前身为市立剧院。该中心期许能延续鲍许生前累积的艺术事业基础,成为一个跨领域的文化机构。中心的经营策略,不仅在于结合并延续鲍许时期的经营与美学传统,更重要的是在她之后,铺展新的开始与可能性;追求艺术性的超越,同时也必须是民主的、建立国际吸引力和城市社会的参与。该中心将同时由4个机构╱团体乌帕塔舞蹈剧场(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碧娜.鲍许基金会(Pina Bausch Foundation)、国际制作中心和乌帕博根论坛(Forum Wupperbogen)相互支持该营运,但各自独立自主。 在今年9月的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决议上,该中心获得了140,000 欧元补助款,来支持未来以「永续性」为前提的发展策略。通过以「零气候中性艺术和文化项目」( Zero Klimaneutrale Kunst- und Kulturprojekte)为名的艺术文化专案,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希望支持该中心持续发展,在跨越戏剧、舞蹈、音乐、文学、文化历史和视觉领域上,实验出可以与环境共存与平衡的永续剧场,以及可能的艺术创作与经营模式。 筹备主任米尔兹(Bettina Milz)提到:「透过这项同时具备艺术性、技术性和学术性的开创研究,永续经营的工作方式将可以铭刻在新文化场域的基因之中,这不仅基于理论而制定的目标,而且需要透过具体的研究、测试和组织架构的工作流程来完成。」 碧娜.鲍许中心将利用这笔资金「以整体机构的全面视角,来思考永续性主题,并在中心完工开幕时,能具体落实在机构的所有的方方面面之上」。
-
柏林
大型表演艺术盛会回归实体交流
入夏后,全德各地剧场演出与大众娱乐活动逐步开放,几个重要的展会与艺术节也终于陆续回复实体现场,人们得以相聚、交流并走进剧场。 由柏林HAU剧院(Hebbel am Ufer)主办「舞在8月」舞蹈节(Tanz im August)回归国际邀演的实体演出日常,今年也是艺术节总监Virve Sutinen最后1年策展,2023年起将由来自葡萄牙的Ricardo Carmona接棒。为期3周的节目,由不同世代、超过 25 个国家约200名艺术家参与。而舞蹈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回顾展「Retrospektive」,聚焦回顾1位当代编舞家的毕生工作和职业生涯,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该编舞家的艺术生涯和创作思维,今年的主角为瑞典-意大利裔编舞家 Cristina Caprioli,以「ONCE OVER TIME」为标题,展出她过去 20 年的 22 件作品。 两年一度在杜塞多夫举办的NRW国际舞蹈博览会(internationale tanzmesse nrw )由北威州舞蹈办事处(nrw landesbuero tanz)主办,旨在支持与推广德国北威州专业舞蹈工作者的创作,同时也为当代舞蹈场域提供专业交流、讯息与知识转移的平台,今年除了实体举办也扩增线上平台。来自超过45个国家的演出场馆和策展单位齐聚,展示多元领域与文化风格的审美和艺术实践。展会规划了3大单元的活动:艺术市集、对话与连结及表演节目(Agora, Talk Connect and the Performance Programme)。台湾方面,今年由文化部与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合作,以「TAIWAN ONLINE」为题推荐台湾表演艺术团队,其中蒂摩尔古薪舞集的《去排湾》及TAI身体剧场与印尼艾可舞团合作的双舞作《Ita》、《AriAri》将参与演出。此外,由台湾编舞家罗芳芸在德创办的艺术团队「Polymer DMT聚合舞」也受邀参与开放工作室(Open Studios)交流活动,向与会者分享未来的创作计划。
-
柏林
在剧场中讨论平权也「拯救世界」
「世界还能得救吗?」这是Nicola Bramkamp(策展人、戏剧构作与剧场导演)和 Andrea Tietz(剧场策展人、制作人)于2014年开启「拯救世界」(Save The World)计划时的第一个提问。一开始这只是个在波恩-波耶尔地区(Bonn-Beuel)一个废弃工厂表演空间举办的「跨领域艺术节」,针对如气候变迁等未来课题,撮合科学知识与艺术创作,规划戏剧演出、主题式工作坊与论坛等,邀请在科学机构、研究中心、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的专家学者、独立艺术家及观众一起加入。
-
柏林
「戏剧盛会」年度十选名单出炉
柏林戏剧盛会(Berliner Theatertreffen,以下简称TT)将于5月举行,过去两届因疫情转线上举办,今年若能顺应防疫政策,有望实体演出。从全德语区剧场540件作品中选出的10出邀演名单,掀起不同视角的讨论:女性创作者占半数以上,各类跨界非典型的、复合式的、纪录式的、肢体舞蹈的、音乐视觉的元素轮流成为主角,分工精准、体系严谨的「剧院制造」也不再是唯一,独立艺术家团体与共制模式各起山头,是这几年的趋势。
-
柏林
新政府上台再度迎疫情严冬
德国的疫情实际上从未真正停歇,但民众对回归正常生活的渴望,使防疫始终处于被动,仅仰赖政府强力介入约束。夏季的度假人潮回流之后,如同2020年发生过的,又开始了新一波感染高峰,但超出预料地,每日感染总人数居然是去年同时期的2至3倍,截至2021年12月中,单日最高感染人数约为76,000人上下,各邦陆续出现医疗负荷超载、医疗人力及床位不足的现象。期间,德国还经历了9月26日的历史性大选,以及漫长的新政府重组协商。12月8日德国新总理萧兹(Olaf Scholz)领导的三党联合政府宣誓就职。新政府重申了联邦防疫政策,承诺不再封城,并加强疫苗接种率。
-
柏林
滚动式解封 文化场域逐步开放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的柏林影展,也顺势发展新的活动形式,推出「夏日特辑」系列,连结柏林不同城区的露天电影院,在原有单元架构下,播放几乎所有入选电影。
-
柏林
柏林人民剧院代理总监的性别歧视争议
柏林人民剧院代理总监克劳斯.德尔利用职权进行各项性骚扰与歧视言论,任职于该剧院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纷纷出面指控,其中10位更联名提交申诉信函,送交柏林参议院文化部,3月15日,德尔即宣布请辞。
-
柏林
两部线上作品入选「戏剧盛会」10大年度佳作
2月9日的线上记者会,由7位来自不同城市的剧评人、策展人或戏剧构作组成的评审团,宣布今年德语区10部「值得瞩目」的戏剧作品。
-
柏林
柏林各大艺术盛事恐有变数
为抑制病毒传播,德国文化及休闲娱乐部门的所有活动将全面取消。2月份柏林影展、5月份的戏剧盛会都可能面临变数。而柏林艺术节艺术总监奥伯伦德将续任到2026年,显示此重要节庆机构将继续其原定路线。
-
柏林
柏林德意志剧院新人事 劳芬伯格成首位女性艺术总监
在新的限制令下,剧院再度关上大门,虽无观众,但剧院仍持续运作,最近柏林德意志剧院将迎来新任艺术总监伊丽丝.劳芬伯格及其团队,这也是这个具象征地位之德语传统剧院的第一位女性艺术总监。她拥有丰富执掌剧院与艺术节策展的经历,而对德意志剧院这座德语剧院的「大庙」,她表示:「变动是必然的,这样我们才能是『当代的』,保持老样子,我想是不太可能。」